雅安市“十二五”投资形势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融入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建设川西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十一五”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雅安经济总量由2005年的12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86亿元,年均增长15.3%,为“十二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雅安要发展,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投资拉动。而“十二五”时期雅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雅安川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电力一张网建设取得突破,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尤其是瀑电移民大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雅安投资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对雅安“十二五”投资形势的分析,目的在于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充分认识雅安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有利于推进重大项目,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十一五”固定资产投资成效

“十一五”时期,雅安通过连续开展“投资年”、“交通枢纽建设年”等系列活动,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通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极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战胜汶川特大地震、雨雪冰冻、洪水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也收到良好的成效,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与提升方面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为我市“十一五”和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是雅安固定资产投资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对全市国民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120062007年为投资正常增长期,这一时期的投资支撑主要为以水电投资为主;(220082009年为投资高速增长期,主要原因为水电投资高峰期与灾后重建投资叠加;(32010年为投资回落期。

(一)投资规模实现超常规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五年完成投资1161.35亿元,超过雅安前十个五年计划完成投资的总和,为“十五”时期完成投资的3.88倍,其中2006年完成投资111.04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7%2007年完成投资141.86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6%2008年完成投资202.92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1.7%2009年完成投资334.86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5.2%2010年完成投资370.67亿元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预超100 %。特别是2010年投资370.67亿元,是雅安建市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历史上单个年份投资最大的一年。“十一五”期间按照“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总体思路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截至2010年底,累计实施重大项目666个,累计完成投资830.28亿元。

(二)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电力投资成为主动力

“十一五”时期,全市电力投资完成53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5.7%,特别是瀑电、龙头石等大中型电站的上马,使水电投资成为主要拉动力量。其次是交通投资完成20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7.5%,工业(制造业)投资16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2%。  

(三)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化

2006年以来,全市加大开放步伐,加大对外招商引资步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灾后重建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财政紧张、企业自筹不足的情况下,项目建设仍获得了较大的资金来源,特别是抓住了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机遇争取了大笔灾后重建资金和扩大内需资金。

(四)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十一五”以来的大规模投资,为雅安改善基础设施,构建发展平台,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城乡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了一批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水电载能,机械电子、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工及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

二、“十一五”时期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资出现大起大落。20062007年在水电建设的推动下,投资稳步增长,分别达到25.2%27.7%20082009年灾后重建投资与水电投资叠加,投资超常规增长,2008年达到43%2009年达到顶峰为64.5%2010年由于基数过高,增长乏力,投资增速回落至10.7%

二是区县投资规模差距大。雅安的固定资产投资,集中在南部的石棉、汉源两县,占了全市总投资的50%左右,与北部六区县持平。  

三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融资困难,项目进展不。

四是投资结构有待优化。“十一五”雅安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水电、交通等基础建设投资占整个投资额的70%以上,而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偏低,第三产业投资不足,特别是全市的优势资源――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太少。

五是项目建设用地紧张。由于雅安市地处山区,土地开发整理的难度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六是项目施工环境有待改善。在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难度大,阻工、漫天要价等现象仍比较严重,严重影响项目的正常建设进度。

三、“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

(一)总体形势分析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全省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战略的实施,雅安市打造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川西综合交通枢纽、实施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客观上为雅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瀑电库区建设圆满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和扩大内需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基础增强。二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我市将会继续得到国家、省项目资金的支持。三是融入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及川西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我市的区位优势凸显,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较为丰富的资源,为我市实现新一轮投资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比较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随着国家环保、节能、生态意识的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土地管理、信贷政策、财税政策发生了较大转变,土地、资金等经济发展要素供给趋紧;地方政府调控及引导经济发展的手段必然受到更多制约,同时相邻市州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二)“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将在“十一五”大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十二五”时期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000亿元。“十二五”时期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重点仍将在第二产业。其中:“十一五”支撑雅安投资增长的电力投资将会大幅下降,“十二五”预计投资350亿元左右,是“十一五”的66%,占比从“十一五”的45.7%下降到17.5%;交通投资预计500亿元左右,是“十一五”的146%,占比从“十一五”的17.5%上升到25%,特别我市《川西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4+1”铁路和“6+2”高速公路,规划投资近800亿元,这些项目大部份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雅安最大的投资支撑;加工工业投资预计450亿元左右,是“十一五”的172%,占比从“十一五”的14.2%上升到22.5%。特别是雅安工业园区,通过更名、扩区升级后,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将成为雅安市的投资主要载体;汉源工业园区和石棉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之后,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就地下电,发展高水平载能工业,将成为雅安南部的投资增长极。还有我市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启动实施,将带动房地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一轮投资建设高潮。

(三)“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

“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极大地拉动了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特别是20082009分别达到81.7%135.2%,极大地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十二五”时期雅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在“十一五”较高增长的基础上,将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强劲。“十二五”时期,交通枢纽建设建设和国际化区域性城市的打造将从根本上改善雅安的发展环境,市工业园区的更名扩区和汉源、石棉工业园区的升级将为雅安经济增长提供更大、更好的平台,特别是瀑电、深溪沟、大岗山电站、飞仙关电站、永旺3000吨多晶硅、张江产业园、九晶电子、二郎山水泥厂等重大项目投产见效,将直接拉动经济增长。

四、促进投资增长的政策措施建议

项目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项目才有投资,有投资才有发展,有大投资才有大发展,建设川西综合交通枢纽离不开投资,打造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也离不开投资。从雅安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发展不足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十二五”规划期内,雅安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必须依靠投资拉动。根据投资运行现状,结合“十二五”重大投资项目规划情况,要完成“十二五”投资规划目标,将面临很多困难。我们要以“开放推进年”活动为契机,继续抓住瀑电库区建设、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坚持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保持较大的投资规模,促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再上新台阶。

(一)充分认识投资对雅安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雅安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决定雅安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我市消费总量偏小,进出口总量更小,消费和出口对经济拉动非常有限。“十一五”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增长实现的,投资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投资不仅能大大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和收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拉动消费。而且能高关联度地拉动许多产业发展。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强力拉动。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针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采取有利措施,确保完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一是国家在项目审批、土地、环保、银行贷款、节能降耗等方面已出台的宏观调控和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约束性日渐增强,使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和组织实施难度增大;二是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新的调控措施,进一步控制资金。三是我们要看到,由于我市后备项目不足,2010年投资已出现大幅回落。我市如何在“十二五”的发展中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我们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和改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三)突出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一是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土地政策、信贷政策、市场准入门槛等,认真组织适合以上政策的社会事业、生态环保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项目的上报。二是要高度重视对重大项目的研究和储备工作,能否有后续重大项目,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能否保持现有水平的关键。三是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协调管理工作,千方百计提高重大项目的履行率、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四是依托现有企业,联大靠强,培育、扶持一批高成长性的企业,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包括雅化公司、永旺硅业、金红叶纸业、蓝天化工,力争其规模、产值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大规模扩张。五是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要加大对旅游、物流的投入,包括城市新区的开发,物流中心、宾馆的建设,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

(四)强化要素保障,解决项目建设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

一是利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优惠政策,抓住二次土地修编机遇,抓紧调整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项目用地性质,积极申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努力缓解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不足的矛盾;加快建设项目土地预审、征地拆迁等工作,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二是加强融资环境建设,进一步研究落实灾后重建、扩大内需金融扶持、支持政策,着力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难问题,全力争取国家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信贷资金,充分利用民间资金,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障碍,放开市场准入条件,拓展民间资本发展空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国家非限制类的投资领域。积极探索BTBOT等建设模式,从政策创新入手,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发展产业项目,同时,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的建设和经营。

(五)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工业项目资金短缺问题

依托能源、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富民强市”战略,大力发展“3+1”支柱工业,以资源禀赋为依托,加大优势工业项目招商力度,做大做强水电载能、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和新材料产业。加快完善市工业园区、汉源工业园区、石棉竹马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整合要素资源,完善优惠政策,切实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吸引更多大企业到园区投资。  

(六)着力改善投资环境

加强投资环境的整治力度,为固定资产投资营造良好的氛围。固定资产投资,既要良好的政务环境,又要良好的施工环境。因此,一方面要简化行政办事程序,在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从快、从简审批项目;别一方面要加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按照重点抓大项目,使大项目能够尽快落地,并开工建设。

(七)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减少投资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提高投资效益,使投资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要加强研究,注重谋划,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尽快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管理体制。

Copyright 2021 fg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5118000017 蜀ICP备19012652号-1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76
联系电话:0835-2223484
主办:雅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 邮编:625000 电话:0835-2223484(传真) 官方邮箱:yasfz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