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陈菊丽代表:
由您领衔提出的《关于协调推进对口援建向对口帮扶转化的建议》(第67号建议)收悉,现将相关情况函复如下:
一、关于芦山县“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效简介
芦山县按照“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总体要求,全面完成抗震救灾、过渡安置任务,圆满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预计到今年7月20日,373个重建项目可完工372个,完工率99.73%;累计可完成投资123.71亿元,投资完成率99.77%,灾后重建项目可以实现全面完工。
(一)城乡居民住房得到全面改善。
芦山县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与推进旧城改造、城乡统筹相结合,突出城乡住房建设的首要任务。
----农房和城房重建:实现213户无能力建房户、567户困难户都有房入住。全县13171户农房重建户、40个新村聚居点已全面入住。按照“安全、宜居、特色”的规划设计理念,将公共设施区域配套好和地理位置优的地块让给受灾群众,5678户城房重建户已分房到户。
(二)基础设施获得新突破。
国道351连接线、芦太路(S210延伸段)建成通车;芦灵路(芦山-双石)完成改造;太平和青龙场客运站建成投用;金鸡峡隧道全线贯通;新建农村公路134公里,总里程比2014年翻一番;57个教育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建成投用;16个卫生灾后重建项目建成投用;24个社会福利类项目全部完工。双石、宝盛、太平农网改造加快推进,宽带、广播、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实施9大民生工程和15件民生实事,解决了1.1万户共4万余人因灾饮水难和6400户共2.3余万人的收视难。
(三)产业振兴发展实现新跨越。
芦山县坚持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三产融合、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产业集中区:规划产业集中区6平方公里,建成灾后高水平示范产业集中区和产城一体现代生态产业新城。34个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完工,正着力创建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园、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目前,产业集中区共入住企业58家,实现年产值41亿元。
----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壮大优质猕猴桃、高山生态茶、高山生态蔬菜、珍稀林木、林下养殖五大特色产业,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钱记鸡业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国家蛋鸡标准化示范场”。园区辐射带动全县新发展猕猴桃1.76万亩、高山生态茶4.03万亩、珍稀苗木1.6万亩,初步形成两个“万亩亿元”产业带。
----文旅融合:根雕艺术城“一城一园两市场”建设有序推进,龙门、飞仙、县城3个国家4A级景区创建取得实质性突破,龙门古镇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飞仙湖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以乡村游、休闲游为代表的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完善,龙门乡被评定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成功创建12个幸福美丽新村,芦阳火炬村、龙门青龙场村、大川杨开村被评为首批“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制订乡村旅游产业扶持办法,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健康养生、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一廊两极三区多点”的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重点建设18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空间和特色乡村聚落,实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城镇乡村。同时,在飞仙关镇、芦阳县城、龙门乡等重要地域,充分挖掘芦山特有的文化业态等,有差异性地打造建筑、景观、文化、产业,着力体现形态、生态、文态、业态,实现全县水平提升的差异化发展。“游新村、探溶洞、赏根雕”新貌体验游活动,以及“锦绣田园、神游龙门”等主题旅游活动带来了巨大的人气、商气和财气,展示了芦山县浴火重生的新面貌、新城镇、新产业、新生活。
二、关于对口援建芦山县的成效简介
(一)全市对口援建概况。
2013年7月,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德阳、绵阳、南充、攀枝花、自贡和泸州六个市对口援建我市芦山、雨城、天全、名山、荥经和宝兴六个县(区),成都市于2014年主动对口援建我市两个村。截至2015年底,7个援建市共帮助对接项目67个,累计助雅招商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110.65亿元(其中已开工36个、总投资90.65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19个)。
同时,省发改委等9个省直部门充分利用各自专业、资源等优势,积极帮助雅安引进项目,全力帮助雅安产业重建。
(二)德阳市对口援建芦山县情况。
----对口援建工作机制:实施一个县(市、区)对接帮扶芦山县一个重灾乡镇(旌阳区对接芦阳镇、广汉市对接思延乡、什邡市对接龙门乡、绵竹市对接飞仙关镇、中江县对接双石镇、罗江县对接清仁乡),德阳经开区援建芦山产业集中区,并分别向受援乡镇和产业集中区驻派援建工作组。
----重大援建项目完成情况:援建投资4000多万元的芦山县产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建设已经“交钥匙”, 募捐投资1446万元的芦山县龙门乡德阳大桥工程已正式通车“交支票”,定向捐资40多万元援建9个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项目得到有效实施。
----招商引资:德阳市先后10次组织农产品深加工、旅游文化、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特色农业等领域企业赴芦山县考察。投资2亿元的琪雅服装公司、扩大投资1.2亿元的湘邻纺织均落户芦山产业集中区。德阳6个援建县(市)对接帮扶芦山县六个乡镇产业发展,什邡泡菜、恒源油脂、宏发农科等多家单位与龙门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德阳思远重工的相关项目正式签约落地芦山。
----技术和人才支持:德阳市分三批遴选151名优秀干部和技术骨干到芦山直接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在德阳遴选1名高级教育管理人才担任芦山中学校长。选派1支9人组成的建设工程检测鉴定专业队伍协助重建项目的质监。选派36名儿科医生支援芦山县人民医院建立儿科病房。
(三)成都市对口援建青龙场村情况。
----援建思路理念:围绕“住上好房子、培育好产业、过上好生活”的援建目标,坚持“四态合一”、“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和“产村相融”的规划理念,实施“一村庄、一整治、一产业、一河堤、一道路”的“五个一”援建项目,着力打造望山、见水、忆乡愁和“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重大援建项目完成情况:对口援建龙门乡青龙场村河心组,援建资金总额7000万元。一新村:建设青龙场村河心聚居点80户57栋新居,总面积1.77万余平方米的安置点农房全面入住。一整治:新村聚居点80户57幢、88户农房风貌整治已完成。一产业:与引进的成都康源公司合作发展葡萄、猕猴桃、特色花生和有机蔬菜等产业。已建成标准化设施大棚2.4万余平方米、栽植葡萄苗1万余株;建成玻璃温室大棚3亩、栽种火龙果3000株;建成猕猴桃园245亩、栽种猕猴桃3万余株;建成高标准农田50亩、栽种有机蔬菜30万余苗,在葡萄园和猕猴桃园内套种特色花生50余亩。一河堤:新建一条长1500米生态河堤及滨水景观。一道路:新建一条长1350米、宽4.5米的外联道路。
----招商引资:组织开展8次招商引资活动,帮助签约2个项目,引进成都市农业龙头企业参与龙门乡产业重建,加快推进河心组产业援建项目和观光农业产业园建设。与成都市拟合作1200吨保鲜库及农业培训中心建设项目,估算投资2000万元。
----技术和人才支持:落实一名副市长牵头负责,选派一名县级干部挂职芦山县委副书记。推广成都市基层治理创新经验,引导农户成立“农房自建委员会”,探索建立一个党组织、三个自治组织、多个社会组织的“1+3+N”基层治理机制,强化村民在新村建设、产业发展中自我服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推动“自建委”向“自管委”转型,引导制订村规民约,探索在组织引领下的物业管理、村民自治、产业发展、便民服务“四位一体”管理机制,加快推动农民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转变。
(四)省直部门帮助芦山县签约招商引资项目。
截至2016年5月底,省直部门帮助芦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个(其中正式协议18个、框架协议4个),项目投资总额70.56亿元(猕猴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投资额尚未确定)。目前正在实施项目5个,投资总额9.05亿元;已投产项目13个,投资总额15.36亿元;另有4个项目正在商谈推进。具体项目情况为:
省投促局帮助招商引资项目3个,分别是新型聚酯建筑模板项目总投资1.2亿元、通达纺织项目总投资2亿元、猕猴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待定)。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帮助招商引资项目4个,分别是新型装饰材料项目总投资2.5亿元、生态健康皮艺制品制作项目总投资0.6亿元、杨子玉雕项目总投资0.3亿元、集中区管道燃气和CNG汽车加气项目总投资1.2亿元。
省农业厅帮助招商引资项目1个,为有机果蔬加工基地及储藏项目,总投资0.3亿元。
省工商联帮助招商引资项目5个,分别是生态农业猕猴桃种植基地(与省外事侨务合作引进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可士可果汁加工项目(与省外事侨务合作引进项目)总投资1.6亿元、芦山县梦幻青衣江农庄项目总投资2.6亿元、熊猫古城项目总投资32亿元、现代茶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2.5亿元。
省发展改革委帮助招商引资项目4个,分别是豆制品加工项目总投资0.5亿元、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0.5亿元、雅安中药材天地网电子商务服务项目总投资0.5亿元、天丹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总投资5.05亿元。
省外事侨务帮助招商引资项目5个,除与省工商联合作引进的2个项目外,其余项目分别是重楼种植及加工项目总投资3.6亿元、有机猕猴桃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0.2亿元、喷气布机项目总投资2亿元。
省委台办帮助招商引资项目2个,分别是景程建筑装饰材料项目总投资0.8亿元、良友木缘根艺加工项目总投资0.3亿元。
三、关于对口合作(帮扶)芦山县的进一步措施
2015年8月7日,雅安市委、市政府已向7个对援市发出《关于开展互利共赢对口合作(帮扶)建议的函》传真。为进一步推动受援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务必积极促进对口援建全面转向对口合作(帮扶),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求各受援县(区)积极主动对接对口援建市,认真编制“十三五”期间对口合作(帮扶)实施方案。
(一)形成工作共识,明确合作(帮扶)思路。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持续开展全面合作。围绕国家、省重大战略部署及区域合作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双方在政策支持、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寻找最佳合作点和突破口。在已有对口援建基础上,积极拓展对口合作(帮扶)领域,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联动发展、招商引资合作等工作为重点,共同发力,推动对口援建全面转入对口合作(帮扶),积极探索“地方为主”灾后恢复重建体制机制,实现共同奔康致富。
(二)拓展合作(帮扶)路径,实现互利共赢。
----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合作: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和重大交通项目等专项规划编制,共同争取区域间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有关规划,强化区域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促进区域合作及经贸往来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产业及招商合作:一是加强工业合作。深化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重点加强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丝纺服装、精细化工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对接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配套企业和产品,做好产业配套服务和成链发展,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二是加强农业合作。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合作,共同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联合建立区域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加工产业园、物流基地、专业配送中心。加强良种研发、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产品营销合作,共同举办农产品展销节会或联合参展参会。三是加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共同发展养老、疗养、康复等新兴服务业。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联手组织参加区域间的旅游宣传促销及旅游展销活动。四是加强商贸物流服务业合作。加强市场及商贸流通合作,围绕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建立区域内统一的产品和要素市场,共同推进区域市场体系建设。配套完善城乡现代商贸服务网络,合作共建物流园区,着力培育现代流通龙头企业。积极合作发展电子商务、网购网销等新型业态。五是加强金融合作。积极争取援建市金融机构在灾区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援建市投资机构参与灾区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和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参与支持雅安发行灾后重建债券。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适时探索设立援受两地发展促进基金、组建区域合作银行和建设投融资平台,重点支持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向投资合作项目聚集,加快推进区域合作项目建设。六是加强招商引资合作。双方共享招商平台、驻外办事处等招商资源,促进优势放大、资源整合,互相帮助牵线搭桥,共同组织开展相关专题招商活动。探索建立项目引进互惠互利等长效机制。
----开展人才合作交流:探索建立党政干部互派挂职和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双向交流培养机制,共同开展行政、经济、科技及企业管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互通和就业服务互动机制,促进人力资源供需衔接。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合作,实施技能人才培训前移,实施劳务精品工程,巩固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研究制订干部及专业人才定期帮扶计划,争取援建市继续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灾区挂职帮扶,受援县(区)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援建市挂职锻炼。
----开展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加强教育合作,鼓励和支持两地教学与科研、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中小学教师和管理骨干培训交流合作。加强医疗技术交流与合作,选派医学重点学科团队到对方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和交流,探索以托管等方式设立专科医院或康复中心。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作、卫生监督和疾病防控联防机制。加强社会保障合作,逐步推进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新农合及医保异地结算。加强应急管理、公安警务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加大城市管理数字化、环卫、市容、扬尘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合作。
----开展生态保护利用合作:加强跨区域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共同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依托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芦山地震灾区生态文明示范等平台,共同争取在条件适宜地区推广试点。共同积极探索生态补偿长效合作机制,适时在区域内共同探索区域资源有偿使用、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等试点,建立区域之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合作机制,加强区域环境信息共享,推进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联动合作,整合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加强环境保护科技和产业合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建立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合作(帮扶)。
双方建立和完善对口援建向对口合作(帮扶)转变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口援建向对口合作(帮扶)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双方细化对口合作(帮扶)实施方案,明确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和年度计划。双方建立相应的对口合作(帮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交流,具体落实合作事项。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相关县(区)与援建市对口合作(帮扶)工作的协调,继续推进助雅招商,积极推动雅安融入“1+7”同城化发展。谢谢您的建议,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以上回复如有不妥,请函告或电话联系。
雅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6月8日
(联系人:李国军 联系电话:13981638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