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市发改委聚焦四川17个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上下联动,积极作为,制订生态建设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着力实施五大生态富民工程建设,开展生态保护建设,推进生态资源利用。
一是实施生态农业工程,重点发展五大农业优势产业和三大特色产业,按照“一县一园区、一园一主业”的产业化发展思路,构建“1+8”农业园区发展格局。加强院校合作,在涉农资金和项目的整合投放上,向集中连片贫困村倾斜,重点扶持茶叶、林竹、果蔬、中药材、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来源。
二是实施生态林业工程,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抓好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做大林业生态产业,有效管护1021.39万亩国有林,切实巩固首轮94.27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利用林业资源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三是实施康养服务业发展工程,加强康养项目储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健康服务业,医养融合,利用“互联网+”实现网络医疗服务。加强农旅融合、一三互动,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示范县、示范点为契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旅游,指导开展休闲农业创意设计,加大休闲农业资源整合力度,打造乡村度假、农业观光康养服务、农耕文化展示、采摘体验等示范村和休闲农庄、休闲农园,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四是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验区建设,立足百公里百万亩生态茶叶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百公里百万亩果蔬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百公里百万亩果药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打响雅茶、雅林、雅果、雅药、雅禽、雅蔬、雅椒、雅鱼“5+3”特色优势“雅字号”品牌,培育壮大特色生态种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五是加大生态家园建设力度,在全市开展生态保护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10.64平方公里,确保生态保护区域内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稳定。推进生态资源利用,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强化森林防灾减灾避灾。加强水功能区水质保护,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做到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互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