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区域合作进程对比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区域合作,是在不同地域空间的组织机构进行的各类经济活动的合作,它旨在实现以生产要素流动为主要内容的区域间共赢发展。区域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下的产物,是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手段。区域合作形式多样,有自上而下的垂直型合作,也有左右水平的横向型合作;有资本、技术、人才等社会资源合作,也有水、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合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方面。当前,各地区都在千方百计寻找市场商机,搭建合作平台,都在联姻嫁接、抱团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基本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和合作路径,而我市区域合作面临着开放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合作基础比较薄弱,优势利用不够充分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全面地分析近年来我市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情况,总结借鉴其他地区区域合作的经验,审慎探索构建我市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雅安市区域合作的基本情况

20099月,成都、绵阳、德阳、眉山、雅安5市整体纳入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一极、一轴、一区块”总体布局中的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为我市加快融入成都,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抢抓这一机遇,市委、市政府深入分析我市市情,积极行动,主动谋划,我市区域合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成都市-雅安市区域合作联席会议顺利召开

20097月我市就区域合作与成都市进行前期沟通,并派党政代表团到成都市进行考察交流。12月成都市-雅安市区域合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暨签约仪式在雅安市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正式开启了两市合作发展的大幕。会议正式签署了《成都市人民政府—雅安市人民政府区域合作协议》和《工业合作框架协议》、《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农业合作框架协议》、《文化合作框架协议》、《综合交通合作框架协议》、《教育合作框架协议》等六个领域的部门合作协议以及14份具体项目合作协议。

(二)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

2010130,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市主要领导聚首成都,召开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联席会第一次会议,达成了《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成都经济区合作与发展迈上新台阶。根据协议,各方将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环境保护、金融体系等方面通力合作,把成都经济区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优势产业集聚最多、城镇化水平最高、创业环境最优、城乡差距最小、辐射带动力最明显的大都市圈,成为引领西部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三)区域合作进入实质阶段

2010318,我市与区域合作城市成功签署了《成都经济区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旨在全面提升成都经济区整体发展水平,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412日,第四次成都经济区旅游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在成都市蒲江县召开,我市成为最佳旅游营销联盟首批会员。414,我市文新广系统成都市文化部门签署《成雅文化合作框架协议》,就文博、演艺、人才培养、“非遗”保护、文艺创作等方面进行了区域合作达成共识。在415举行的“成都经济区科技协作论坛”上,成都、绵阳、乐山等成都经济区的8个市科技部门共同签署《成都经济区科技合作协议》,将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标准共定、基金共设”为目标,开展涉及大型科研设备共享、科技金融对接等区域科技合作。422,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和资阳等8市劳动保障部门签署《成都经济区劳动保障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未来8座城市将实现岗位信息同步发布,逐步实现八地社会保险城乡制度一体化,医保参保人员在八地定点医院和药店看病买药可报销。521上午,成都经济区各市共同签订了《成都经济区医疗卫生区域合作协议》,将通过建立区域内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重大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互助、门诊通用病历等十二项机制,逐步建立成都经济区区域的优质卫生资源数据库和信息交换平台。1222,成都经济区各市共同签订《成都经济区金融合作备忘录》,八市在金融管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21个方面展开金融合作,推动成都经济区金融一体化进程,实现成都经济区金融无障碍。

(四)重点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2010511,成都市发改委、雅安市发改委、四川农业大学签订《西南现代生态农业科技产业试验区》课题研究协议。三方决定:要充分发挥四川农业大学的农业科研优势和以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圈为主的西南地区的生态特色农业优势,争取将西南现代生态农业科技产业试验区项目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等国家层面的重大规划,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争取国家层面的重大政策支持。探索西南生态农业发展的新经验和市校合作、区域合作的新模式。目前,西南现代生态农业科技产业试验区建设已进入规划评审阶段。

成都-雅安工业园区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成雅工业园区拟选址名山县黑竹镇、茅河乡、百丈镇区域内。起步区13平方公里,近期实施510平方公里,中期规划3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50平方公里。按照成都经济区产业布局规划,结合蒲江、名山两县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环境友好型和电力载能较大的产业,到2013年,起步区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0亿元、工业增加值18亿元。将按照“平等互利,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充分合作”的原则,努力打造成都经济区西部产业聚集能力较强、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新城,成为全省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的示范区。目前,《成雅工业园区可行性发展研究报告》编制完成,《成雅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正在抓紧进行;两市共同出资组建的成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已初步完成班子搭建工作,目前,成都方面出资已经到位。

雅安-甘孜州区域合作向纵深推进。2010914日雅安市、甘孜州区域合作座谈会召开,108在雅安市签订了《雅安市-甘孜州区域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两地将在交通、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特别是两地将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共同建立藏区产业合作示范区。两地将通过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不断提升两地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雅安中基公司与甘孜州农科所签署两地食用菌产业化开发项目,总投资近千万元,成为两地区域合作的第一个农业实质性项目;并先后达成在甘孜州泸定、康定、丹巴、雅江四县建设香菇、大白菜、土豆和反季节蔬菜基地的协议,着力解决雅安及周边地区吃菜难问题。

二、其他地区区域合作的经验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城市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积极推进区域合作进程,积累了众多经验。总结借鉴这些地区、城市在区域合作过程中的经验,可以为建立完善我市区域合作机制提供多方面的有益借鉴。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开展区域合作最早的区域之一,经过将近近30年不断探索,在区域合作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一是建立区域合作磋商机制。“长三角”区域合作磋商机制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长三角”三省市主要领导座谈会。从2004 年开始,“长三角”三省市主要领导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磋商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研究区域合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事项;第二层面,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由三省市常务副省(市)长参加,负责区域合作重点工作的落实;第三个层面,“长三角” 城市经济协调会,其前身是1992 年开始的“长三角”15 城市协作部门主任联席会,1997 年升格为“长三角” 城市经济协调会,从2004 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由各城市的市长参加,主要是落实“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 的精神,推进城市间合作,协调城市间的实际问题。16 个城市共同签署《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协议》,确定设立科技、规划、信息、产权、旅游、协作等6 项专题合作。除此之外, 三省市有关职能部门也设立了沟通协商机制,解决跨区域的重大事项。二是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已构建了网络化、开放式的基础设施体系。自沪苏浙三省市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三省市围绕打造3 小时都市圈的目标,在高速公路建设、水运建设、城际铁路、磁悬浮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三是加强区域内的制度协议建设和规划衔接。区域合作的目的是充分享受区域分工的利益,合理利用区域内资源,实现经济发展的帕累托最优。为有效利用资源,三省市共同推进区域制度协议建设,在交通、环保、科技等领域签订20 多项合作协议和相关制度,如制定《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推进方案》等。在区域规划方面相互衔接,共同编制《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规划》、《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发展规划》、《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等。

(二)资阳市区域合作的经验

2008年资阳市确定了全面依托成都、融入成都、服务成都,加强与成都的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根据这一决策,紧紧围绕“路、园、湖”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区域合作,资阳市区域合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积累了许多值得我市学习借鉴的经验。第一,形成了一个机制三个工作层面。成都-资阳区域合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机制,即区域合作高层联席会;三个工作层面,即最高决策层(两地市委市政府)、管理协调层(两地领导机构)、工作实施层(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管委会、三岔湖区域合作管委会等)。管理协调层主导开展区域合作工作,资阳市由市委副书记牵头,成立资阳市融入成都区域合作领导小组,下设市区域合作办和旅游产业开发、工业集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督办四个专项协调组。第二,形成了实施区域合作的两类机构主体。一是区域合作工作实施主体,组建了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管委会和成都资阳三岔湖合作区域管委会,管委会办公室行使授权,程序决策、管理区域内经济事务;二是区域合作投融资主体,组建了注册资本2亿元的成都资阳现代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注册资本金3亿元的四川三岔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第三,形成区域合作信息交流平台。一是每周《区域合作动态》实时反馈工作进展;二是每月《区域合作专报》向两市主要领导反映重要事项的解决方案、进展、效果;三是《区域合作参考》反映其它地区开展区域合作的经验、成都资阳区域合作的工作调研报告、有关区域合作的政策等。

三、雅安市区域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放合作意识不强

全社会参与开放的意识不强,对改革开放是强市之路、富民之道认识不深,没有真正把开放合作促进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开放战略带有浓厚内陆意识,缺乏像沿海地区那样具有全球视野的大开放战略;缺乏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开放合作意识。

(二)合作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在政府部门内部、政府与民间缺乏有效的开放统筹协调机制,“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大开放联动机制没有形成。二是在与周边市州间和市域内各区县间,规划、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缺乏统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困难,阻碍了城市间的合作,阻隔了市域内一体化发展。

(三)合作基础比较薄弱

与成都周边市、县(区)相比,我市存在“31”优势产业层次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滞后,市域经济总量偏小等问题,与成都市“高端产业、产业高端”的产业定位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两市产业合作深度和广度。雅安境内只有成雅和成温邛两条高速公路,仅有铁路17公里,综合交通功能不完善,公路网等级不高,园区配套建设滞后,产业合作对接平台缺乏等,影响了项目落地、建设及发展。

(四)优势利用不够充分

一是区位优势利用不够。雅安是成都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的结合部,但由于交通枢纽建设的滞后,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得区域合作的市场化水平较低。二是旅游资源独特优势利用不够。我市旅游资源在四川乃至全国独具优势,但是,我市对独特的旅游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不够,缺乏大手笔的整体发展规划,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开放合作意识

充分开放合作是雅安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把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以推进。一是克服“内陆观”,增强“全球观”,牢固树立“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意识,要变在竞争中求发展为在合作中求发展,在合作中谋求双赢。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制定相关政策,形成良好的区域合作氛围,鼓励成立各种民间的区域性、行业性、企业联盟性等的经济合作组织,以及生产型和科研型等各类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全方位推进区域合作。

(二)健全完善合作机制

一是建立内部协调机制。建立由市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区域合作推动机制,协调重大政策举措、解决承接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大开放联动机制,推进进我市区域合作进程。二是健立区域合作磋商机制。学习借鉴长三角的区域合作磋商机制,加快推进成都经济区的区域合作进程。第一,建立成都经济区市州主要领导座谈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磋商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研究区域合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事项;第二,建立成都经济区城市经济协调会,每年召开一次,主要落实“主要领导座谈会”确定的重点事项,推进城市间区域合作,协调城市间的实际问题;第三,各市州的有关职能部门也应建立协商机制,切实解决跨地区的重大事项。三是建立区域合作交流平台,实时反映区域合作进展情况、其他地区开展区域合作的经验和有关区域合作的政策等。

(三)加快交通枢纽建设

加快交通枢纽建设,为我市推进区域合作进程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形成“突出南向、加强东向、畅通西向、扩充北向”和“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衔接配合”的交通运输发展格局,着力构建“41”铁路、“62”高速公路、“24”国省干道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重点推进成雅铁路、雅乐铁路和高速公路、成眉资遂铁路和高速公路、雅安至都江堰至九寨沟沿龙门山东麓旅游铁路、成都至新津至蒲江至雅安快速路等重大交通项目,通过便捷的交通通道,对接空中走廊――“双流航空港”和长江黄金水道——“成都港(乐山港)”。

(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全方位、跨区域、开放性配置资源,以大开放、大合作促大发展。一是要充分发挥链接成都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康藏地区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要推进成都-雅安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加快与藏区的产业合作。二是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独特势,加快推进旅游区域合作。以旅游整体联动为核心,着力构建大熊猫、茶文化为主题的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阳光、碧湖、峡谷、南丝绸路为主题的南部阳光风情旅游区,以及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为主题的长征文化旅游带。

Copyright 2021 fg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5118000017 蜀ICP备19012652号-1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76
联系电话:0835-2223484
主办:雅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 邮编:625000 电话:0835-2223484(传真) 官方邮箱:yasfz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