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我省建设资源节约
一、规划背景
“十一五” 期间, 在省委、 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努力克服“5 ・
(一)“十一五” 主要成效。
1. 节能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十一五”末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05年的1.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1.275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20.3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93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1.996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32.03%,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2. 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
通过实施重点领域节能、推进重大节能工程、强化管理和技术节能,能源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全省以年均8.7%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13.7%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时, 也为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3.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对18个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实施了关闭淘汰,形成了9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从源头上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4. 重点节能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全面推进,568个重点节能示范项目加快建设,企业能源利用水平有效提升。大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大幅提高。
5. 节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加大重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开展了23项重点节能技术攻关,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00余项和科技
6. 全民节能意识显著增强。
组织开展“节能全民行动”、“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活动, 通过展览、讲座等多种
(二)“十二五”面临形势。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履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国家要求“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大幅降低单位能耗,并将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作为新的约束性指标,对节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二五”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
同时,我省节能工作还存在基础工作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能力建设滞后、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但新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着力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工程节能,着力建立节约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优化存量与控制增量相结合。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存量的能效水平。坚持从源头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新上项目和新增用能产品的能效准入门槛,合理控制能源消费增量。
2. 坚
3. 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以工业、建筑、交通、商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为着力点,抓好节能工作。强化全社会节能意识,做好居民、农业和农村、中小企业等方面的节能工作,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4. 坚持结构调整与技术支撑相结合。着力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现结构节能。着力建立节能技术研发推广体系,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实现技术节能。
三、节能目标
(一)全省节能目标。“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 ,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由2010年的1.275吨标准煤 / 万元下降至2015年的1.071吨标准煤 / 万元,年均 下降3.43% 。
(二)市(州)节能目标。参照国家节能目标分解原则和方法,综合考虑各市(州)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能源消耗量等因素,确定各市(州)节能目标,分为17%、16%、15%、10%四类。
专栏1 “十二五”各市(州)节能目标
类别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市(州) |
第一类 | 17 | 攀枝花市、德阳市、绵阳市、内江市、乐山市 |
第二类 | 16 | 成都市、自贡市、 泸州市、 南充市、 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眉山市、资阳市、凉山州 |
第三类 | 15 | 广元市、遂宁市、雅安市 |
第四类 | 10 | 巴中市、阿坝州、甘孜州 |
(三)重点领域节能目标。根据全省重点行业能源消耗现状、节能潜力和国家对部分行业分解目标的情况,确定“十二五”重点领域节能目标。
专栏2 “十二五” 重点领域节能目标
重点领域 | 目标(%) | 责任部门 |
工业 | 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3.5 |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
建筑 | 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16 | 住房城乡建设厅 |
交通运输 | ||
其中:公路 | 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 | 交通运输厅 |
水运 | 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 | 交通运输厅 |
铁路 | 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 | 成都铁路局 |
民航 | 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 |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 |
商业 | 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 | 商务厅 |
公共机构 | 人均能耗降低16 | 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
注: 工业领域万元增加值能耗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四、主要任务
积极推进结构优化节能,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确保实现全省“十二五”节能目标。
(一)推进结构优化节能。
1. 淘汰落后产能。
贯彻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政策,继续采取上大压小、等量替代、财政奖励等方式,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任务。
——煤炭行业。重点关闭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规模和安全标准的矿井等。
——电力行业。重点淘汰大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以及设计寿命期满的单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
——化工行业。重点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
——钢铁行业。逐步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
——有色金属行业。重点淘汰铝自焙电解槽、100千安及以下电解铝预焙槽。淘汰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等炼铅工艺及设备。淘汰采用马弗炉、马槽炉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工艺装备及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等工艺及设备。
——建材行业。重点淘汰立波尔窑、中空窑水泥机械化立窑和球磨机以及日产2000吨以下新
——轻工纺织行业。重点 淘汰造纸、皮革、酒精、味精、柠檬酸、印染和化纤行业落后产能。
2. 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落实国家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钢铁、铁合金、焦化、电解铝、电石、汽车等13个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以能源消费增量控制目标审批、核准各地新建项目。落实国家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继续加大差别电价和惩罚电价实施力度。
3.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培育成重要的支柱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皮革、采掘、建筑等传统产业,明显降低传统产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发展生态农业,降低农业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4. 推动产业关联布局发展。积极引进和采用循环
(二) 加强重点领域节能。
1. 工业。
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以信息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资源节约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为重点,全面推动工业节能。组织开展能效对标管理,重点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实行能效对标,明确节能
——电力行业。严把新建火电项目准入关,加快现役机组技术改造,持续降低整体能耗水平。优化电力布局,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实施电网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输电线损率。合理制订差别电量计划,推广分布式能源,全额安排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优先安排大
——钢铁行业。重点实施钢铁冶炼企业的工序优化和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综合利用,降低铁钢比、球团矿使用比例,提高高炉炼铁喷煤比和高炉炉外精炼比。采用连铸坯热送热装、直接轧制和蓄热式燃烧等技术,推动能源高效回收利用、高效率转换利用和低温余热回收利用。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钢材品种。
——有色金属行业。电解铝企业重点推广使用新
——化工行业。引导化工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推广应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加强余热、余气、余能的回收利用。鼓励合成氨生产企业推广应用先进的煤气化和节能高效脱硫脱碳技术。烧碱生产逐步淘汰石墨阳极隔膜法,提高离子膜法烧碱比重。纯碱生产逐步淘汰高耗能设备,采用大
——建材行业。水泥行业继续淘汰落后立窑生产能力, 新
——煤炭行业。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效率低、浪费资源严重和污染环境的小煤矿,对现有煤矿进行改造,实现高效高产。发展低浓度瓦斯发电和利用技术,采用新
——机械行业。引导机械制造企业推进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工艺,推广变频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高效节能机电产品和设备。推广高精密近净
——轻工行业。在造纸企业推广高得率低污染制浆工艺,提高竹浆厂碱回收率。在制盐企业推广卤水净化新技术,积极鼓励采用盐硝联产制盐技术。支持真空制盐及卤水化工产品采用高效真空蒸汽器及节能
——纺织行业。鼓励纺织企业实施有机和无机高性能纤维及制品的开发与生产,加强纺织、浆料和印染企业间衔接,推进产业链间协同开发,提高纺机能效水平。全面推广聚酯聚合、节能组合、高效节能的热媒系统和在线自动监测控制等技术工艺。推广高中湿度的废水、废气节能回收利用、高效节能复洗等技术及高效节能纺丝冷却装置。
2. 建筑。严格执行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鼓励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开展建筑能效公示。合理控制城市景观照明,大力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结合旧城改造,加快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选择适宜的节能技术,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材料。推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抓好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加大新
3. 交通运输。积极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节能、高效的运输网络。大力发展铁路和水运运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织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建设一批低碳节能交通示范项目。推进智能交通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开发和应用,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公路运输。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试点开展老旧车辆提前退出运输市场。推广节能驾驶,开展甩挂运输试点。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 的线路不得投放新的运力。继续开展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试点。
——铁路运输。大力发展铁路客运专线和电气化铁路, 积极推进货运重载化,优化运输管理。加快淘汰老旧机车机
——航空运输。不断优化航线网络和运力配备,改善机队结构,加强联盟合作,提高运输效率。开发应用与飞行节油和减少排放相关的实用技术。优化空管运行组织,提高空中交通协同运行能力。强化机场建设节能设计,推进高耗能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
——水路运输。完善航道、港口等水路内河航道网,优化港口布局。开展营运车船燃料消耗准入与退出试点,
——城市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加大城市交通疏堵力度。严格执行乘用车、轻
4. 商用民用。鼓励和引导在公用设施、大
5. 公共机构。积极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进配电、空调、锅炉、照明、电梯、饮用水设备等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开展节约
6. 农村节能。大力推广生
(三) 实施重点节能工程。
1. 节能改造工程。
重点开展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改造、能量系统优化、 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绿色照明和建筑等节能改造工程,努力提升用能设备、产品和工艺的技术水平,使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锅炉窑炉改造工程。支持用能单位采用新
——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支持用能单位加快淘汰落后高能耗电机,重点采用高效节能
——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在重点耗能行业中推行能量系统优化设计、技术改造和改善管理,加强企业能源梯级利用和能源系统整合,大幅度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综合能耗。加快实施冶金、化工等行业重点企业能量系统优化改造、热电联产等项目。
——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实施钢铁联合企业干法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日产2000吨以上水泥生产线要建设中低温余热发电装置。鼓励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等。重点实施硫酸余热制汽、离心球墨铸铁管余热发电、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水泥熟料新
——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在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推广洁净煤、天然气替代燃料油(轻油)。加快醇类、生
——建筑节能工程。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改造,选择适宜的节能技术,使用建筑节能产品。对机场、车站、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展综合节能改造,大力推广使用新
——绿色照明工程。在城市街道、宾馆、写字楼、体育场馆等公用设施积极推广和使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灯、LED等高效节能产品。推动大中城市开展公用照明节电示范。
2. 节能惠民工程。积极落实国家节能惠民工程政策,推广高效节能的平板电视、变频空调、热水器(包括燃气和电热水器)、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等节能产品,落实补贴政策。
3. 节能示范工程。
积极组织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重大节能技术研发攻关,提高关键节能装备和节能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发展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支持高效家电等重点节能技术产品示范项目, 推动重大节能技术产品产业化生产和应用。
——重大技术及推广项目。支持高效锅炉窑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机械动力系统节能、煤矿瓦斯制LNG成套专用设备、电力电子节能装置和智能控制系统、新
——产业化推广项目。鼓励和支持大功率半导体照明、高能效变频器、CNG成套设备、生
4.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切实加强节能管理、统计、监测、检测和监察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加快能源消耗计量检测、监测设施和节能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体系,增添监察仪器装备。加强省和市(州)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区)要设立节能监察机构。
——加强能源检测能力建设。支持节能检测机构加大能源检测技术装备投入,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保证检测技术机构的公正性,为节能降耗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对重点耗能单位的能源消耗可计量、可监测、可核查。
——健全节能标准
——加强能源统计监测能力建设。继续完善能源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全省各级能源统计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
——加强能力培训和信息传播。加强对节能管理、节能监察、重点用能单位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训。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开展能源管理师培训。加快建设节能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高节能信息传播能力。
(四)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1. 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以煤炭和石油为重点,控制高碳排放和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消费,实现节能与减少碳排放的有机统一。控制高耗煤和高耗油产业过快增长,重点发展不单纯依赖化石能源的轨道交通,扩大省际水电火电错期互换,尽可能以购电代替购煤。
2. 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实施节能发电调度,确保丰水期水电满发。扩大丰枯和峰谷销售电力差价,鼓励增加丰期和谷段的水电消费。争取国家提高枯水期水电留川电量比例。建设智能化电网,为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上网创造必要条件。鼓励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以纤维类生物柴油为重点,鼓励使用生
3. 鼓励消费分布式能源。加大攀西和川西北高原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力度。发展弱光响应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鼓励城乡居民积极使用太阳能。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结合畜禽规模化养殖,建成一批集中供沼气示范项目。鼓励消费未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统计的分布式能源,有效弥补能源供需缺口。
五、保障措施
坚
(一)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
1.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全省各级人
2. 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全省各级人
3. 建立总量约束机制。组织开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研究,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有效措施。加强各地能源消费跟踪监测和调控,并根据能源消费增量指标进行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探索对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地区和企业实施总量调控的手段和政策。
4. 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从源头上严把高耗能项目审批关。促进项目单位在项目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中落实节能措施,特别是对高耗能项目严格实行节能验收制度。
5. 实施预警调控机制。加强节能形势分析和预警预测工作。对完成目标有困难的地区和企业加强指导督促,及时启动预警调控方案。对完成节能任务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实施区域限批,确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6. 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引导和支持工业、交通、建筑、商业、公共机构等领域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落实相关财税支
(二)加大引导力度,健全激励政策。
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我省重点节能项目,加大预算内资金投入,建立节能项目投入长效机制,积极支持重大节能技术研发、装备及重点节能工程。
2. 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严格执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国家认定的节能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逐步提高节能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
3.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国家促进节能降耗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执行税收优惠,落实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
4. 加强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节能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创新应收账款抵押、股权质押、保理等方式,扩大节能项目的资金来源。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与节能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将企业或项目的节能成效作为前期审贷和加强贷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5. 完善价格调控政策。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扩大实施范围。鼓励余热余压发电上网,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研究能耗限额加价政策,发挥价格杠杆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
(三)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技术节能。
1.加大研发力 度。把节能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列为科技投入的主要方向之一,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创新投入,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支持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
2. 抓好示范推广。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节能技术成果数据库与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3. 加强交流合作。广泛开展国内外节能技术的交流合作,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地区建立节能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和消化国内外先进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
(四)完善执法体系,推进依法监管。
1.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认真落实《节约能源法》的各项规定,加快建立和完善我省相关配套法规,出台《四川省节约能源条例》。
2. 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健
3. 强化节能执法管理。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的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对违反国家节能法规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实行节能执法责任制,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五) 深入宣传教育,推动全民节能。
1.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家庭社区行动、青少年行动、企业行动、学校行动、军营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行动、科普行动、媒体行动等节能专项行动,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通过典
2.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重点用能单位定期培训制度,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培训,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技术交流,切实提高基层节能管理水平。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涵盖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节能教育体系及社会再教育的节能培训体系,培育和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
3. 发挥舆论监督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加大节能宣传报道力度,宣传成功经验,弘扬先进典
4. 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在政府机关大力倡导节约能源的良好风气,引导机关干部主动参与节能。健全机关节能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节约
附件
名词解释
1.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一次能源是指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等从自然界取得未经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非化石能源是指除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外的核能、太阳能、水能、生
2. 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小
3.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指节能效益分享
4. 能效对标:指企业为提高能效水平,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标杆,通过管理和技术措施,达到标杆或更高能效水平的节能实践活动。
5. “禁粘”:指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根据《关于在住宅建设
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 明确规定自
6. 差别电价:为抑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按照能耗、物耗、环保、技术装备水平等,将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8个高耗能行业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划分为允许和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类。对限制类和淘汰类的用电执行相对较高的销售电价。
7. 电力需求侧管理:指为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用电方式,实现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所开展的相关活动。是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