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城市,主要是指在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环境下,具有世界或区域中心地位和影响能力的现代化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成为中国生态城市的样板和典范,是雅安长期以来矢志不渝坚持生态立市的拓展和深化。优越的生态是雅安的传家之宝、立市之基和发展之源,是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本钱和家底。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立意于生态,承载于生态,也必将回归于生态;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应破题于生态,落实于生态,成就于生态。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破题之年,也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任职的开局之年,“用国际化的视野思维重新审视雅安、用国际化的思路发展雅安、用国际化的标准建设雅安”是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亟需破解的首要难题。
一、国内外建设国际化生态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一)综观世界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通过研究总结,其建设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和法规政策。世界发达国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一直非常重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通过制定方向明确和目标具体的发展规划,引导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有序推进。美国伯克利的生态城市计划(1992),克利夫兰和波特兰大都市区生态规划,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市的生态城市建设计划(1994),丹麦哥本哈根的手指形态规划(1947),日本九州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1997)以及新加坡的全岛建设设想规划(1967-1971)等都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与此同时,政府还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2.建立生态城市科技支撑体系。国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始终将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科技研究置于重要地位,选择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进行科研攻关,并尽快使之产业化。例如,丹麦卡伦堡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以生态工业园建设为突破点,努力攻克资源替代技术、资源恢复技术、资源耗用减量化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支持相关产业构建起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形成工业共生体系,为生态城市建设奠定重要的产业基础。
3.通过项目带动,实现战略规划目标。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制定战略规划和目标,而且还需要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使目标得以实现。例如,被誉为世界“生态城市”样板的美国伯克利市就是通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而具体生态建设项目,如改善能源利用结构项目、恢复废弃河道项目、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居所项目以及建设慢行车道项目等,稳步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4.改善交通运输结构和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生态城市应该把改善交通运输结构和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同时,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从而减少私家车使用给资源环境造成的浪费污染、土地占用以及城市蔓延等问题。例如,哥本哈根把公交系统的建设和土地综合开发结合起来,通过构建可持续的城市交通体系,引导城市土地有效利用和有序扩张。作为欧洲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人均汽车占有率却很低,城市交通结构的调整改善,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5.发挥社区组织作用,引导公众广泛参与。通过“社区组织驱动”,引导公众广泛参与生态城市建设这一方式,是由加拿大哈里法克斯市首先提出后得到世界许多城市的效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是一种社区自助式开发方式,包括社区控制、社区规划、社区设计、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维护的全过程都由社区居民参与。
6.城乡融合互动发展。通过实施城乡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规划,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加快生态城市建设。著名的加拿大生态学家威廉·里斯认为:生态城市首先是区域城市,生态城市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减轻区域的生态负担。因此,城市要强化与它的生态支持系统(乡村)的联系,要实现城乡一体化规划与发展。国外许多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已经打破行政区界限,将城市和周边乡村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并通过加快城乡之间能量、信息、资源的转换与合理配置,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建设。
(二)山东省青岛市建设国际化大城市的做法
青岛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南端,全市共有常住人口715万多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近年,青岛决策层站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高度,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即“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青岛特色”,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其建设国际化大城市的做法主要如下:
一是坚持规划先导原则,高度重视城市规划。青岛市把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第一位的工作来抓。坚持规划管理权高度集中,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区域的规划由市统一管理。坚持“每一寸土地都要有规划的用途,没有规划用途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开发”的原则,搞好城市概念设计,建立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法定图则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五位一体的规划体系,切实提高控制性详规和法定图则的覆盖面。同时,强化精品意识,对城市总体、分区规划和重点道路、新区开发等重大建设项目,采取国际招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规划设计,确保一流的建设水准。 二是坚持发展拉动原则,构筑坚实的经济基础。青岛市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性措施,使大城市发展具有强劲的内在动力。通过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能级,增强经济的集聚扩张力,实现经济规模放大与空间规模放大的统一。三是坚持生态标准原则,切实提高生态水平。青岛市注重深入挖掘城市独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处理好城市景区、城市形态、历史风貌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推进生态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群建设,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加快生态建设市场化进程,加强环境能力建设,实现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四是坚持经营城市原则,运营城市大资源,筹措城建大资金。青岛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八成以上来自土地使用权出让,另有一部分来自城市设施经营权转让和城市无形资产出让,少量来自财政税收。青岛市将城市建设项目分为可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对可经营性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以出让经营权换取建设资金;对于准经营性的项目,则通过适当的政策支持,转化为可经营性的项目,让社会出资建设;对于不可经营性的项目,则用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来建设。此外,他们还千方百计将城市无形资产转化为建设资金。五是坚持基础先行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青岛市注重城市区域发展和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搞好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加快市域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努力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二、雅安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优势与机遇
总结国际化城市有多方面的特征,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国际化,二是大都市或专业化。就雅安目前的经济实力、竞争力、影响力、经济开放度、人口规模和城市面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公用事业、交通体系及人文素质等方面离国际化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城市的专业化即城市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上却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
(一)独特优势。一是生态优势。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年均降雨量
(二)发展机遇。未来五年,雅安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家宏观政策趋紧、区域竞争激烈、要素成本集中上升等不利因素的挑战,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世界经济逐步回升,有利于抢抓发展先机。从全球来看,世界经济总体将延续复苏态势,呈现四大明显趋势,即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加快、新兴经济体地位上升、国际并购日益活跃。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危机的双重冲击,各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紧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互联网等新技术,正在形成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这些既为我市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承接投资和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国际国内新兴市场,抢占投资贸易制高点带来难得的发展良机。二是重大战略取得突破,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这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和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市加快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历史机遇。这些重大战略的明确定位必将加快提升雅安发展地位,而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逐步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大大改善,承载产业转移能力明显增强,必将进一步凸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三是坚持不懈对外开放和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参与合作分工。近年来,我市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力求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全市投资环境日益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的集聚效应正在显现。今年,成雅产业园将破土动工,雅甘工业园区会实现较大突破,成渝经济区、攀西经济试验区双覆盖也将取得突破,产业园区建设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主战场。
综合以上分析,目前雅安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所具有的条件远远好于国内许多城市,具备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基础和优势。尤其是生态是雅安最独特的区域竞争力,是雅安能够走向国际的“特殊资源、特色品牌、特别优势”。未来五年,雅安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总体上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加快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建设进程。
三、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本土优势,以国际化标准定位发展改革工作的目标和思路,加快雅安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
(一)发展目标
一流的发展,从来就始于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定位。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是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未来五年全市的奋斗目标。该目标的提出,极大契合、顺应了全市干部群众强烈的发展渴望和发展激情,为全市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其工作基调就是要“逆势而上、加快发展”;其鲜明的特点要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地谋划和推动工作;其各项指标的确定,都是自我加压,拼尽全力。到2016年,雅安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14.9%以上;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0∶60∶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省前10位;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43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0元以上,农村人均纯收入11200元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万人以上,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3%左右;以交通、能源、电网、市政、水利、通信、物流、应急保障等为主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形成。
(二)发展改革工作的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全局,充分发挥发展改革委在发展战略规划、发展政策、经济形势分析、重大项目建设、改革发展研究、生产力布局与总量平衡、经济安全、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宏观调控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或产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编制中长期规划、提出思路、制定政策上来,用规划规范发展行为,用规划引导各项工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有序向前发展;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大项目建设上来,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维,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增强发展改革委谋划长远发展的能力、经济形势分析判断的能力和改革创新的能力,切实履行市委、市政府发展工作的参谋部、项目部和综合协调部的职能。一是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强化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预测预警,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及时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和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超前谋划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经济社会工作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二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围绕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成渝经济区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西部大开发等重大课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特别是加强向国家、省上的综合汇报工作,及时争取国家、省上对我市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大力支持。
(三)加快雅安国际化建设步伐的举措
1.加强规划的编制和衔接,提升规划建设水平。通过规划实现雅安经济社会有序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延续城市特色之间的协调和平衡。雅安的规划一定要国际一流、国内第一或唯一。要结合新村建设要求,推进城乡统筹,立足融入城市,设计建立不同于传统城镇化方式的城乡一体化示范,着力建设一批特色民俗小镇和新村等农村综合体。在边远山区,建设生态村落。在城(市)区,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同时,以绿色交通体系链接城乡。要着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的“四规衔接”,突出体现“产城一体”,统筹园区和城乡发展,切实避免城市“空心化”。要尽快完成名山“撤县设区”工作,推进“雨城-名山”一体化;提前谋划荥经“撤县设区”前期工作,抢抓国家及省上将推行“省直管县”发展空间。要加强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对接,进一步提高完善规划成果,完成《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7个县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新村建设规划编制等工作。同时,要加强城市设计的研究,体现城市特色,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充分展示雅安城市的个性特征。要增强精品意识和创新观念,要根据新形势新需要,不断加快规划的完善、调整和创新,并为规划实施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2.坚持优先发展产业不动摇,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一是科学规划雅安的城市功能定位,按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容的原则,协调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城市功能、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确保产业发展的空间,要做好城市建设与产业的衔接、协调和互动工作。二是坚持“工业富民强市”和继续走雅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全市的整个产业结构要按照“优一进二上三”的发展思路,优化第一产业,做强有机农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富民强市战略,走雅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现代服务业一定要大上,包括生态产业、旅游、高端度假业。三是做大做强“3+
3.着力夯实生态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一是要突出抓好以天然林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切实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人工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地等生态资源,巩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退耕还林成果。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加快林竹产业基地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推进周公山等森林公园改造,中心城区绿地建设,提高城区绿化率。推广应用零固废垃圾处理、生态污水治理等国际先进技术,做好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宣传倡导绿色消费,提倡节约和循环利用。积极争取国家级生态博物馆的立项建设。二是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在建设川西枢纽上实现突破。以推进“4+
4.深化开发开放,加快推进区域合作。继续拓展与湖北、海南、广安等对口援建省(市)的合作领域,推进对口支援向对口合作转变,把支援方与受援方已建立起来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等各种关系保留起来并持续发展下去。加强与周边市(州)合作,争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把成雅工业园区作为承接成渝经济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把汉源工业园区、石棉工业园区作为链接攀西经济区的主要载体,把雅甘产业合作示范区作为辐射康藏的重要方向。以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以国家启动建设“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契机,强化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主的农业科技支撑,构建市校合作新机制,探索西南地区现代生态农业跨越新模式。
5.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着力突出生态城市建设。 一方面,创新城市资产经营机制,拓宽城市可经营项目的投资渠道,走出一条自我积累、滚动开发的城市建设新途径。逐步探索城市无形资产经营,推进道路、桥梁、广场的冠名和城市道路、房屋广告设立权的有偿转让,为城市建设聚集资本。另一方面要高水平建设城市。要围绕点、线、面,着力推进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在点上,要把熊猫绿岛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规划设计和建设,建成为雅安的“城市之肺”。加快“西康往事”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重点突出与文化的结合,将其建设成为外地游客的主要休闲消费区。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张家山公园项目整体开发,建成集城市公园和高档酒店为一体的高端度假区。推进姚桥金融总部建设,打造雅安城市金融中心。强力推进拆迁安置房建设,市本级今年要建成拆迁安置房15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35万平方米。同时,加快廊桥副桥、大兴大桥、苍坪山隧道等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在线上,按照原生态化规划与设计,重点推进“一江三河”城市景观打造,结合城市绿地、滨江公园、城市广场,把滨江空间建成雅安靓丽的“风景线”。在面上,按照“中心疏解、重心东移”的方针,以绿色新区建设带动旧城绿色改造,发展壮大中心城区,分片区、分组团加快姚桥、大兴新区建设,加快雨城—名山同城化步伐。
6.树立城市品牌,突出发展生态旅游。加大雅安城市营销力度,突出“熊猫首都•生态天堂”城市品牌的对外宣传,继续打造“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节(周)”等国际品牌。树立“天下熊猫,生态雅安”的旅游主题形象,重点打造熊猫文化、茶文化两个核心品牌,倾力把雅安建成大香格里拉环线、大九寨沟环线、三山环线和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攀西阳光之旅线路上的客源枢纽、交通枢纽和重要门户,建成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国内外知名的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度假旅游城市。根据雅安实际,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生态旅游按“一心三线六集群”进行打造。一个中心枢纽:以雨城、名山为中心,以城市休闲旅游为主体,整合旅游资源,塑造核心吸引物,发展休闲度假地产、美食及品茗体验、商务会展、演艺娱乐、疗休养及保健、运动休闲、购物休闲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打造雅安休闲度假旅游的服务中心和集散地。三线:分别把S210(雅马高速)、G108(雅西高速)、G318(雅康高速)按大熊猫生态旅游线、中国茶马古道旅游线和攀西阳光之旅或南丝绸之路旅游线进行打造,使之成为特色鲜明、设施配套、便捷舒适、通达性强的旅游发展走廊,使雅安中心城区和旅游集群、集群之间和集群内部景区(点)之间得到有效联结,包装打造国际级的精品旅游线路。六大集群:打造龙相旅游集群、大渡河旅游集群、二郎山旅游集群、夹金山旅游集群、碧峰峡-蒙顶山旅游集群、周公山旅游集群等六大特色集群。
7.大力实施生态文化强市,突出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特色。 建设与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相适应的以生态文明为显著特征的文化强市。深入开展雅安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倾力打造国际化区域性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积极争取筹办跨区域或全国全省性的文艺比赛和体育比赛,培育一批外向型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基地,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强化文化项目的整体推介,推动民间美术工艺品的对外文化合作。以文化产业带动文化事业同步协调发展,出台实施《雅安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我市生态文化资源优势,重点打造“雅安熊猫(发现地)文化产业园区”和“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产业园区”两大产业园区,构建文化会展、文化创意、文化交易服务和文化融资及招商四大发展平台,建立文化与城市、旅游、工业、农业、服务业相融合的模式,培育文化旅游业、传媒影视业、文化产品制造业、现代文体娱乐业、文化创意设计业五大文化产业。
8.推进“数字城市、智慧雅安”建设,实现城市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信息化是实现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准。要建设国际化城市,城市的方方面面必须实现信息化。当前,雅安正在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这为今后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要注意高标准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构建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规划、数字社区、智能交通,搞好口岸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9.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才支撑。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具有充足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理念的人才是关键。要在国际化人才培训、培养、引进方面寻求新突破。一是实现经济管理部门人员专业化。通过培训、培养、引进等办法,使得经济一线的政府管理人员不仅仅掌握必备的经济基础知识,同时还具有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理念。二是注重招引创新和创业人才。加快领军创业人才引进,同时协助企业开展对创新人才的引进,为我市经济转型和科学发展集聚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三是强化国际化经营人才培养和引进。联合高校和专门培训机构,经常化、制度化地对本地企业高管进行国际化经营相关知识培训,奖励、扶持企业对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支持高校通过专业设置、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人才。
10.依托生态优势,大力争取和实施系列重大生态战略。一是要抓住雅安被国家列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的机遇,大力争取国家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根据2011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林业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实施意见》要求,我市迅速编制上报和修改完善了《雅安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规划》,并积极加强向国家和省发改委的汇报衔接。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文,同意雅安市全域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从2012年起,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地区安排引导资金。同时,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国家生态建设工程资金将向试点地区倾斜,优先安排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等补偿资金,优先安排国家生态功能建设资金。二是在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的同时,加快雅安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前期工作。虽然目前生态经济示范区尚未上升到国家层面统筹考虑,但雅安要顺应发展生态经济的大趋势,立足独特的生态优势,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沟通,整合优势,做好打造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前期准备工作。要继续完善《雅安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的编制,积极向国家和省发改部门进行汇报衔接,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研论证,争取把雅安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成为生态经济的全国试点地区。三是探索建设西南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雅安生态农业基础较好,要以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为依托,以西南现代生态特色农业为基础,充分发挥川农大的科研优势,借鉴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经验,采取“国家支持、区域推动、部省共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同建设“西南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力争成为整市推进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四、以投资和项目工作为抓手,实现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的全面破题
2012年是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破题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投资促进年”。实现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的全面破题,深入开展“投资促进年”活动,投资是关键,重点在项目。项目是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的载体,抓项目就是抓建设,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逆势而上、加快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基调,这个基调首先就表现在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上,也表现在其他经济社会项目的建设上。投资和重大项目是雅安加快发展的原动力,是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砖和瓦。市发展改革委将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逆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大力实施《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以投资和项目工作为抓手,紧紧围绕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积极策划、包装、生成和实施项目,在2012年奋力加快并全面实现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的破题。
(一)充分认清2012年全市投资和项目工作存在的困难,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
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355亿元,增长4.1%,扣除灾后重建因素后增长24.1%。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奋斗目标为400亿元,增长17.6%,扣除灾后重建因素增长30.2%。目前,全市水电建设、灾后重建和移民工程都已经处于基本结束阶段,我市投资面临三方面的空洞,投资形势比较严峻。只有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贯彻落实省投资暨重点项目工作会和全市投资暨重大项目工作督查调研会议精神,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对项目推进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超前预测分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建议,及时解决热点难点和苗头性问题,才能确保项目平稳有序实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是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和重大建设项目业主单位要求,及时召开重大项目推进会、重大项目协调会或现场办公会,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需要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投资和重大项目制度。加强对投资和重大项目领导和协调力度,切实帮助解决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按照《雅安市简化流程加快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试行办法》(雅办发〔2011〕73号)和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的要求,简化流程,提高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效率,缩短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四是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暨重大项目推进目标考核力度。未完成355亿元投资目标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完成400亿元奋斗目标的适当予以奖励。五是加大对投资和重大项目工作的督查通报力度,及时通报投资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二)准确把握国家、省对今年投资和项目工作的安排及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
国家发改委确定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的重点主要是七个方面:一是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三农”建设;三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五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六是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中央投资计划安排的项目,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必须立即组织施工建设。凡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项目,要按照项目开工必备条件,切实做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备案)、项目规划选址、土地征用、环境评价、工程设计等准备工作,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1.7万亿元、力争达到1.8万亿元。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投资暨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省要进一步增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继续强化投资拉动特别是重点项目投资的拉动作用,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投资量大、支撑性强、集聚度高、影响面广的重大项目,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各地不断上新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切实增强项目支撑、投资拉动作用。因此,我们要根据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时期国家和省的投资方向、投资重点,成渝经济区规划发展重点,积极策划、筛选、包装项目,在拓展项目来源,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以及争取、引进、实施项目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努力构建大招商格局,加快重点项目引进
招商引资要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相适应,不仅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要加大招商引资结构调整的力度。要实行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创新招商引资引智方式,吸引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央企、国内行业100强等来雅进行产业投资、产业链连接、成片开发、设立研发基地孵化中心等。鼓励支持国际度假旅游、有机农业、绿色居住、生态环境等产业投资。重点扶持和发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土地退耕还林生态治理、中草药GAP和GMP、有机茶、高端度假旅游、高端健康疗养、中级养老服务、国际区域会展、物流服务等十大生态、绿色产业。
(四)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为项目投资建设创造最好条件
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对重大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速项目落地、建设、聚集。强化水、电、气、油、运的保障,最大程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有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及时研究出台在雅企业越冬政策,保障在雅投资企业发展。特别是要着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强化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驻雅金融机构和雅投公司等的核心作用,在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中实现国有企业的优化重组。大力吸引战略投资,不断优化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政府融资平台,将雅投公司、雅安工业园区投资公司打造成集投资、担保、融资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投融资公司。进一步完善农信社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努力向单一法人或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推动信贷渠道多元化。大力引进和培育担保公司,推进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促进融资担保业发展。积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切实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助推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早日上市。
(五)建好项目储备库,加快重点项目储备工作
拓宽项目工作视野,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在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上下功夫,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灾区发展振兴、库区后扶、民族地区等政策的研究和解读,围绕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成渝经济区规划、川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等,策划、生成、包装和实施一批项目。要安排一定财政资金,专项用于项目前期工作。要充实项目工作人员,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要抓紧启动并完成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实项目库,为争取国家、省支持以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六)创新招投标操作模式,加强招投标监督
强化招投标管理和监督,严格工程招标投标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及招投标市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规范招标投标工作的意见》(雅府发﹝2012﹞8号)的要求,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严格招标投标程序,加强项目招标后期管理。严肃工程招标投标纪律,加大对招标投标过程中围标串标、借牌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工程招标投标活动规范。要加快建设和完善“雅安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招标投标诚信体系。要创新招标投标模式,实行“自主公开招标”,逐步推行招标文件网上备案和电子评标,对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理建设管理。
(七)强化重点项目对投资的拉动,切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投资促进年”重大项目工作,加大项目实施力度,积极抓好重大项目的签约、签约项目的落地、落地项目的开工、开工项目的进度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投资和重大项目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确定市级以上重大建设项目265个,总投资2258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232亿元,占355亿元省下投资任务的65%。市政府已与各县(区)签订了全年投资和重大项目目标责任书,所有重大项目也已逐一明确了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做到认识早统一、目标早明确、项目早准备、措施早落实、重点建设早安排。市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综合管理,做好投资和重大项目涉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络、衔接和沟通工作,并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目督办跟踪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积极提出建议意见,并按月对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