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今年上半年,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措施,有力地稳定了工业生产大局,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前5个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总产值分别增长24.7%29.4%31.6%,增加值增幅位列全省第9位,比14月排名上升了2位。预计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3.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8.1%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各区县发展均衡,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全市八县区中,除汉源外,其他7县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呈较快的增长态势,荥经、芦山、宝兴三县增速均超过50%,分别增长67.5%58.6%59.6%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3+1”优势产业快速发展。15月,全市规模“3+1”优势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3.59亿元,同比增长26.43%,占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达82.4%。其中:水电及电冶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51亿元,同比增长19.86%;机械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38亿元,同比增长11.46%;农产品加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89亿元,同比增长38.65%;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82亿元,同比增长 94.23% 

3、投资拉动作用明显,技改投资快速增长。1-5月,我市完成工业投资72.93亿元,同比增长60.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2.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2.5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4.03亿元,同比增长58.4%;制造业投资16.48亿元,同比增长90.4%,水电气的生产及供应完成投资额52.42亿元,同比增长52.6%。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1-5月,全市完成技改投资达9.98亿元,同比增长149.0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5.4%,工业技改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5%

4、重点产业项目进展顺利,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3月,永旺硅业一期年产300吨多晶硅已全部建成投产,截至目前实现产量80吨。该公司二期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荥经泰昌益通水泥有限公司46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已通过核准,预计7月可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6.22亿元,上缴税金1.55亿元。石棉县弘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万吨电石项目经省发改委备案,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今年8月可投入生产。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为我市PVC及下游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

5、平台作用逐步显现,工业园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16家。15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82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销售产值4.02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同比增长191%;上缴税金4131.28万元,同比增长1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9亿元。

二、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产销率不高,产品积压状况明显。1-5月,全市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5.79%,比去年同期下降1.58%,其中产销率低于95%的有名山县(90.1%)、荥经县(94.57%)、汉源县(87.17%)、工业园区(84.23%)。我市载能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价格低,产品积压,企业利润空间较小,产销率明显下降。如永旺硅业,其产品价格从去年300/吨降至现在的70万元/吨,使得该企业产品滞销,产销率仅53%,影响名山县产销率增长7个百分点。

2、宏观经济政策转向,载能企业面临困境。针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如5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全国各省市区工业主管部门和各大型钢铁企业下发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提出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这一政策的出台使我市载能企业订单锐减,对我市铁合金行业带来一定影响。

3金融危机尚未见底,载能行业开工率不足。美国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蔓延,从而带来的经济危机还未见底,在这种环境下,下游行业对上游行业需求仍然疲软,虽然目前局部市场稍有回暖迹象,但整体市场仍然表现为疲软。进入二季度,硅铁、硅锰市场需求严重不足,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硅钙钡合金价格从去年最高峰12000/吨降至目前8500/吨,铬铁降至6300/吨,载能企业开工严重不足,新建项目也在继续观望之中。石棉县25户电锌企业开工的只有15户,开工率为60%11户铁合金企业开工6户,开工率仅为55%

4、电网建设滞后,电力保障不足。随着各区县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工业集中区规模日益扩大,在建和建成投产企业不断增长,对电力供应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电网状况已极不适应各区县工业发展的需要。如荥经县高载能企业因为电力供应不足,进入限电停产状态。另一方面,电力资源丰富的石棉县又存在窝电现象,当前全县网装机容量达到38.98KW,能发电21KW。由于该县载能企业开工的不到15KVA,除去重点用户施工用电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外,窝电4KW

5、生产流动资金紧张,企业融资困难。随着产品市场形势好转,生产、销售快速增长,企业有扩张的欲望,带来的突出问题是企业技改、生产需求资金十分紧张。我市工业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虽然各区县采取措施,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也增大了信贷规模,但毕竟资金量有限,企业普遍反映,几大国有商业银行门坎太高,前置条件较苛刻,上报审批程序较复杂,市县中小企业很难贷到款。

6、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制约明显。一是210线多营至宝兴改造工程对天全、芦山、宝兴三县企业的产品和材料运输带来一定影响;二是石棉县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原“瀑电”库区G108线、“大岗山”“龙头石”库区S211线、雅泸高速以及S306线改造等重点工程影响的基础上交通制约更加明显,川内以及入川铁路以保障灾后重建建材运输为主,造成全县载能企业原材料和产品外销运输受阻。交通制约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载能产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三、2009年下半年工业经济预测及建议意见

今年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最复杂、最严峻的一年。国际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大,我国宏观调控遇到很多新挑战、新矛盾,我市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和素质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产业升级缓慢。下半年虽然是工业生产旺季,但从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来看,有效需求不足、能源紧张、资金紧张,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的外部环境仍将比较严峻。针对目前宏观走势不明朗,电力供求不稳定,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和全国67月份可能出现的宏观经济政策拐点等情况,建议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确保工业经济“止滑提速”。

1、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见底,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多困难,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研究,特别是灾后重建和启动内需的一系列特殊政策的研究,提出可操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发挥我市经济优势,提高发展竞争力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现我市的跨越式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确保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近几个月来,虽然CPI数据持续负增长,但居民实际感受到的日常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并没有明显下跌,尤其是资产价格保持着停滞。这种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存在滞涨可能。政府部门要密切留意经济发展动向,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指标,对工业产品价格等因素要密切关注,跟踪了解其走向和趋势,并针对我市的产业状况进行分析,及时指导企业作出决策,搞好生产经营。

3、加强生产要素供给,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一是进一步加强地方电网建设,形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调度合理、便于操作和运行安全的地方电网。按照政策导向、调整结构、优化布局、集中发展、提升产品、治理污染的基本思路,积极引进新工艺、新产品,消除金融危机不良影响,力保载能工业稳定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电力直供机制。有条件的区县要深入研究县网小水电企业直供工业企业用电,妥善做好直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区域内的小水电站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4、加快在建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培育新的增长点。

充分利用我市境内丰富的电力、大理石和石灰石矿等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项目:以浩森公司30万吨聚氯乙烯、200万吨水泥、30万吨电石,弘盛公司30万吨电石项目为代表的化工项目;以永旺硅业3300吨多晶硅,九晶电子700吨单晶棒,中雅科技800万平方米化成箔为代表的新材料项目;以泰昌益通公司200万吨水泥,二郎山公司200万吨水泥,开全公司100万平方米大理石板材加工项目,宝兴县沪宝公司大理石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为代表的建材项目等。这批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5、加强银企联动,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尽快完善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拓展担保范围,增强担保实力,加强银行与企业合作,建立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银企关系,缓解企业资金制约瓶颈。要增加资金供给方和借贷方之间的相互沟通。二是银行应根据目前市场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开发与推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融资产品,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企业受信、联保、物权抵押、产品封闭式信贷等多种金融业务试点,拓宽试点范围。三是我市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来源于银行,企业要让银行更多地了解自己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并按时付息还款,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中小企业还应了解银行的融资业务审批融资的条件、过程及审核的重点,以便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银行贷款。

6、搞好节能降耗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现有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抓好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八日

 

Copyright 2021 fg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5118000017 蜀ICP备19012652号-1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76
联系电话:0835-2223484
主办:雅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 邮编:625000 电话:0835-2223484(传真) 官方邮箱:yasfz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