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山区小型自然村落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雅安市全市幅员面积1.54万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全市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4%,海拔10003500的中山占全市总面积的63.87%。全市辖七县一区,共有148个乡镇,1069个村。2009年,全市总人口1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9万人,农村户数39万余户。2009年农业增加值4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88元。因特殊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和历史沿革等因素,山区小型自然村落是我市山区农民定居生活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大都分布在海拔1200以上的山区。为了深入了解山区小型自然村落现状,从微观层面研究山寨经济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发展对策,以人为本、实现自然村落农民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对全市分布在海拔1200以上自然村落,相对集中居住户数15户以下、人口少于70人的山区小型自然村落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山区小型自然村落基本情况

(一)自然村落分布情况

此次调查居住户数15户以下、人口少于70人的山区小型自然村落的共计230个,总户数2612户,总人数1.34万人,涉及七县一区52个乡镇。其中:雨城区11个乡镇,35个自然村落,总户数393户,总人数0.15万人;名山县3个乡镇,5个自然村落,总户数59户,总人数0.03万人;荥经县4个乡镇,29个自然村落,总户数300户,总人数0.11万人;汉源县15个乡镇,85个自然村落,总户数950户,总人数0.36万人;石棉县9个乡镇,38个自然村落,总户数458户,总人数0.51万人;天全县5个乡镇,29个自然村落,总户数349户,总人数0.12万人;芦山县2个乡镇,6个自然村落,总户数69户,总人数0.04万人;宝兴县3个乡镇,3个自然村落,总户数34户,总人数0.01万人。

山区小型自然村落居住地平均海拔为1399,离县城距离平均30公里2009年人均纯收入3158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330元。

(二)基础设施情况

山区小型自然村落有40%不通公路,已通公路也多以机耕道路为主,部分仅为毛路面甚至是便道。电网改造完成73%左右。饮水工程建设相对滞后,解决安全饮水人口仅为43%左右,未建设饮水工程的自然村落目前主要饮用地表水、山泉水、河水、溪水等,水质较差,既不卫生也不方便。

(三)农业生产情况

自然村落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耕田少。共有农田0.26万亩,人均0.19亩,耕地1.26万亩,人均0.94亩。主要农作物和畜牧产品为小量的水稻、玉米、土豆、茶叶、林竹、蔬菜、干果及猪、牛、羊、鸡、兔等。农业生产基本是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规模小,效益低,农产品除少量的卖出外,基本是自给自足。

(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情况

10年来,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自然村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居住户数15户以下、人口少于70人的山区自然村落林地面积11.19万亩,人均8.4亩。

(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山区自然村落有中小学生人数1535人,88%自然村落无学校,上学里程普遍较远,平均有7里路,最远达25公里路。广播电通畅率达59%左右,其中部分村落主要靠卫星电视锅盖接受广电节目,且信号较弱,通畅效果不好。大部分村落无医疗机构(医疗点)。参加社保人数185人,参保率为1.38%,参加医保人数0.91万人,参保率为68%

二、小型自然村落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一)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大部分自然村落都处在中高山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土壤贫瘠,农业发展水平极为落后。交通、水利、通信、电力、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普遍投入力度不够,较为落后,山区干早、冰雹、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收入水平不高,贫困问题严重

因大部分村落自然条件差,种粮食(水稻、玉米)的经济收入低,农民积极性不高,种植茶叶、核桃、猕猴桃等特色作物经济效益较明显,但可利用土地较少,种植规模小,收入不多。总体上看,农业生产整体上还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种植、养殖业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缺少致富技术和项目资金投入,技术含量低,投入产出比低,效益不高,贫困问题严重。2009年山区自然村落人均纯收入3158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330元。

(三)教育水平差,村民整体文化素质低

大部分自然村落教育水平较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谨小慎微,守土守家,一贯视农为本,许多农民“等靠要”的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自主发展意识淡薄。加之,信息不畅,应有的科学技术难以普及,缺乏相应的文化生活,直接影响着村民的观念意识的改变,而且严重影响适龄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村民劳动技能弱,劳务收入相对较低

近年来,随着劳务开发工作的加强,山区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有所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也比种地收入高,但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普遍的文化程度低,素质不高,劳动技能弱,体力劳动比例较大,务工收入相对较低,能带回家的钱不多。

(五)居住分散,不便管理

农村居住分散,房屋多样,建房无序,往往是先建后批、批东建西、批劣占优等,土地利用率低。乱占、乱建、乱放等现象普遍存在,管理和出行极为不便。

三、对策和建议

(一)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的脱贫致富途径

各区县要根据本区县农村经济发展及自然村落实际,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选择脱贫致富途径。

一是“异地脱贫”途径。生态移民是最为直接、有效的路径,各区县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需搬迁的高山村落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方式及措施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争取国家异地搬迁扶贫资金,有条件的县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采取搬迁安置、群众购房补助等形式,分步实施高山生态移民工程。

二是“就地脱贫”途径。国家将逐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和扶贫开发力度,重点对老、少、边、穷地区进行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我市自然村落极为贫穷,有关部门和区县应做好自然村落贫困现状及对策措施研究,争取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资金支持,逐步改变落后村落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民族发展”途径。国家、省上已出台关于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并将制定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对民族地区扶持的长效机制。我市有部分自然村落属于藏、彝民族聚居村落,应享受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旅游发展等政府投资扶持政策,有关区县和部门要积极研究政策,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民族自然村落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是确保自然村落开发和发展成败的关键,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天然林保护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力度,促进自然村落天然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有资源开发的自然村落,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监管,规范矿业运行秩序,提高水土保持能力。通过构建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山区自然村落经济社会发展基金。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自然村落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且人口稀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对无法搬迁的自然村落,各级各部门应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分轻重缓急加强自然村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强科技指导,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充分利用川农大和各部门的科技资源,加强科技普及和指导,大力培养山区发展的领军人才。对有条件的自然村落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建设各类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技术、资金的扶持,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利用山区的自然条件优势,科学发展山区养殖业放养一些品种优良的猪、牛、羊、鸡等家禽家畜,做好生产和市场环节的服务工作,防止疫情和市场对农户的毁灭性挫伤;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组织化程度,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与自然村落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多种类型的产业联盟、公司+农户联盟、专业技术协会、农民技术服务组织,带动其现代农业发展。有条件地开展以村落生态环境、特殊文化资源、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为价值来源的休闲服务,拓展村落经济来源渠道。

(五)完善社会事业设施建设

自然村落存在入学难、看病难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医院、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设施,强化山区村落的传统乡村文化保有功能,抢救性地发掘和恢复各种传统的乡村文化活动;恢复边远山区村落的小学建制,并将村落小学建设成为村落文化基地。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六)加快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山区林业发展

自然村落位居山区,最大的资源是林地相对丰富,应加快林权制度改革,落实山区农民林权,有条件的可通过林地流转,加快林业产业规模经营,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增加林农收入。适合整理利用的土地,可加大整理力度,增加耕地总量,增加土地整理收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七)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增加村民务工收入

各区县和有关部门要提高机遇意识,抓住枢纽建设、扩大内需、发展现代农业机遇,加强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对适宜务工的村民务工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组织好他们外出转移和就地务工,增加劳务收入。

(八)加大对山区自然村落的帮扶力度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和业务工作,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形式,切实开展好帮扶工作,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上向山区自然村落倾斜。要深入调研,为山区发展出主意、谋思路、给政策,帮助贫穷村落退贫致富。

Copyright 2021 fg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5118000017 蜀ICP备19012652号-1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76
联系电话:0835-2223484
主办:雅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 邮编:625000 电话:0835-2223484(传真) 官方邮箱:yasfz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