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重点工程,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电站装机360万千瓦时。当水库正常蓄水位达到850.00m时,水库面积为84.14km²。水库淹没影响涉及雅安市的汉源县、石棉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县,水库淹没影响区主要集中在汉源县和石棉县,汉源县所占比例最大。我市共有瀑电移民105524人,其中:农村移民86613人,非农移民18830人。按照行政区域安置划分:汉源县94602人,石棉县10655人。省内市外安置移民27523人;市内县外安置移民11758人;库区内安移民65968人(汉源60188人,其中:现未完成安置的13780人;石棉5780人)。
一、瀑电移民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瀑电移民工作前线指挥部,各级党委、政府将瀑电移民安置作为中心工作,以疏导为主、民生优先,靠前指挥;市、县整合领导力量,组建移民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移民工作大会战成效显著,奋力推进了移民安置和电站蓄水发电。截至目前,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0万余人(市外安置2.8万人,市内安置7.4万人),基本完成移民内安;国道108线、省道306线、右岸环湖公路等复建工程建成通车;库区周边电力、广电、通讯、码头建设基本完成,新县城房屋开工率达到96.3%,完工率达到77.4%,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过渡搬迁至新县城办公,入住移民达2.3万人;全面完成农村集镇和安置点建设,4.1万农村移民实现搬迁安置,土地整理和防护造地完成1.1万亩以上,生产用地划分完成70%;汉源工业园区道路、堤防、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68家重组搬迁企业建成投产56家,在建12家;永定桥水利工程首部枢纽和输水工程加快建设。2009年11月瀑电下闸蓄水,2010年底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目前,瀑电移民工作重点转向库区后续发展,移民后扶工作已启动,《瀑电移民后续发展规划》正在编制,大力开展了移民劳务技能培训。创新开展了41个市级部门、北部6县区对口帮扶汉源县30个乡镇,建立了对口帮扶机组制定了对口帮扶方案,干部“一帮一”结对帮扶困难移民476户。
二、瀑电移民后续发展的政策机遇
当前,瀑电库区西部开发、库区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等政策重叠,各级各部门应加强各项政策研究,用足用好瀑电库区支持发展政策,发挥政策“叠加”和“放大’效应,加快推进库区移民后扶发展。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国家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资源开发、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社会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将给予西部更大的支持。为库区移民后扶发展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创造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
加大库区移民扶持力度的机遇。国家将完善移民政策,把移民工作的重心由移民搬迁安置转向移民后期扶持,并将统一扶持对象、扶持标准、扶持期限,制定“解决温饱问题”的近期目标和“实现脱贫致富”的远期目标,为移民后扶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政策优惠、科教扶贫等多方面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面推进灾区发展振兴的机遇。库区已基本完成了“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目标。随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基本完成,灾区即将进入发展振兴阶段。为提升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振兴,四川省编制了包括库区在内的国家重灾县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争取国家继续加大对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促进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跨越发展的机遇。国家和省为确保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扶贫开发等领域的扶持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跨越发展。库区县作为享受民族地区待遇县和革命老区县有望获得更大扶持。
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机遇。国家加快成渝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使库区有机会融入成渝经济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循环网络,为推动库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此外,作为成都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对接区域,随着区域经济融合的加快,库区的市场腹地和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三、瀑电库区移民后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相对质量降低。库区汉源、石棉两县原本就是人多地少,水库蓄水后又直接淹没影响库区良田5万余亩,内安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4-0.5亩,且耕地多是新改造的,土地熟化程度不够,培肥不足,土地质量较安置前有所降低,短期内依靠土地,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很难发展致富。
二是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瀑电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目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但分插安置点和后靠安置点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部分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就医难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集中安置区生产用地的内部连接各个田块的次级堰渠未作防漏防塌处理,枯水季节灌溉较困难;耕作便道未硬化,有的地块没有耕作便道,个别地块防洪渠系也需进一步完善等。对库区现代农业发展有一定影响。
三是移民积极主动参与后续发展的氛围尚未形成。因前期工作重心是完成搬迁任务,确保下闸蓄水发电, 出台了一系列较优惠的过渡搬迁政策,针对尚未划分到土地的移民又出台了过渡期生活补助政策,移民得到了实惠,从而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思想.而针对移民后续发展较系统的宣传动员不够,尚未形成全县齐动员的社会氛围;移民的土地整治尚未全部完成,很多土地还存在土层厚度不够、土地贫瘠等问题,部分移民拒绝接受土地,目前划分到户的土地只占74.4%,客观上影响了移民的生产活动。大部分移民对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形式尚不了解,不具备相应的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经验,使其全面推广受到了制约。
四是县内投亲靠友移民需要加大帮扶。仅汉源县县内投亲靠友安置人数达7000余人,分散安置在全县38个乡镇,130个村,320个组,由于人员分散,以项目形式的集中扶持很难落实。
五是自谋职业移民安置和后续发展矛盾突出。选择进县城和6个集镇安置的移民达6310人,属于自谋职业安置。由于新县城和各个集镇刚刚建成不久,加之移民安置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大批建设企业开始撤离,经济发展总体规模有限,尚不能同时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自谋职业移民现阶段的生产生活还很困难,如不妥善解决,这部分移民将会成为今后影响库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和矛盾。
六是移民帮扶救助体系未建立健全。移民中存在着一批因鳏、寡、孤、残等导致的特困移民,部分移民因自然灾害或伤病返贫,部分移民因环境的改变,缺乏知识技能等临时致贫,部分移民因孩子上学而受困,部分自主安置的移民领取安置补偿款后恣意挥霍而成为居无定所的“游民”等等,虽然他们享受到了国家移民后扶政策,目前还未面临生计上的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口必将成为今后和谐社会建立的一大障碍。
七是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移民迁建使库区产业布局、城镇布局和人口布局重新定位,各种利益重组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不健全,仍是风险积聚和突发事件的“矛盾凸显期”,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挑战。
四、移民后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
基本原则:
移民后扶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移民后续发展必须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只有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前提下,移民后续发展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因此,在“十二五”时期必须将移民后续发展作为重要任务。
移民后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促进生产发展助农增收为核心,立足内安移民的土地、人力等实际,大胆创新经营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努力拓展增收渠道,以生产发展促进移民稳定增收。
移民后扶与灾区振兴发展相结合。库区两县为地震重灾县, 实现了“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目标。随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基本完成,灾区即将进入发展振兴阶段。为提升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振兴,四川省编制了包括库区在内的国家重灾县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确定了发展振兴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措施。库区移民后续发展要与灾区振兴发展相结合。
政府扶持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挂、包、帮”总体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移民帮扶工作,务求取得实效。同时,要积极引导移民群众树立自力更生思想,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致富目标。
移民后扶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库区两县集落后山区、民族地区、地震灾区、移民安置区、革命老区于一体,因灾因搬迁致贫人口多,属于典型的贫穷地区。国家将加大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库区移民后续发展应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加快移民脱贫致富步伐。
重点任务: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库区和安置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省干线改造,配合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突出旅游公路、农村公路和联网公路建设,形成以雅攀高速、国道108线、汉乐高速、省道306线和川藏铁路—成昆铁路联络线(雅甘铁路)、石甘、石泸高速公路为骨架的交通网络。打通周边断头公路,改建县道和重要乡道。加快水运码头和客运站点建设。
新建和改建35KV变电站、10KV变台、110KV、35KV输电线路,完善电力输送网络。加强输气管道建设,规划布局天然气管网。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委1号文件精神,抓好以永定桥水利工程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进度,早日建成运行。加强库区县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加大骨干水渠的灌溉调度。抓好水源保护和节水防污工程建设,为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牲畜饮水、工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保障。加快汉源新县城住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鲜花碧水阳光城”的旅游城市定位,高水平推进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园林城市绿化工程,塑造具有汉源特色城市自然景观风貌格局。石棉县要强化新棉镇作为城市中心地位,把县城建设成为水电开发服务基地,攀西阳光旅游驿站,民族文化交融纽带。积极培育重点集镇,突出集镇特色风貌,明确城镇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基础条件好、潜力大的集镇,完善集镇配套功能。加快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信服务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
2、强化产业支撑
根据人均耕地少实际,大力推进低产田土改造和“沃土工程”,努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土地利用、开发、整理,年内完成农村移民土地整理和划分到位。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椒、干果、花卉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适度发展水产业。积极培育种养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产业聚集和整合,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努力形成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以花椒、水果、蔬菜、畜牧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为重点,做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引导不同企业的相同产业链进行产业整合和组织结构重新构建,建成西部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品加工基地。发挥矿产资源品种及储量丰富的优势,推进化工工业多元化发展。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落后产能,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充分利用电力充足的优势,引进发展高载能、高附加值、低污染产业,加快发展绿色环保建材和培育新兴产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突破。加快园区软硬件建设,提高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完成交通、电力、供水、通讯等共享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建设,完善管理、商务、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园区连片滚动开发,着力培育优势产业聚集发展区。
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旅游文化和光热资源,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产业,把旅游产业培育为库区支柱产业。集中力量打造汉源湖和石棉安顺场旅游景区,带动其他景区发展。突出湖光山色、阳光气候、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景观特色,打造功能完善的大型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推进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开发建设。加快建设星级饭店、主题酒店、商务宾馆,完善会议中心、度假中心、水上运动中心和购物、娱乐、餐饮等接待设施。抓好旅游区内公路、码头、电力、供水、排污、垃圾处理、通信、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物流、金融服务业、文化产业、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引导移民大力发展农家乐,成为带动移民就业和致富的重要产业。
3、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移民多元化就业
促进农村移民就近向小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移民后扶的重要途径。应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发展,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培育产业,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城市经营管理,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移民逐步进入城镇就业发展。
发展劳务经济是解决移民人均耕地少,富余劳动力较多,增收难度大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进一步整合农民工培训资源,大力加强内安移民劳务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就业能力。坚持“本地就业与输出就业相结合、农业就业与非农就业相结合、自谋职业与安置就业相结合”原则,帮助库区和安置区群众解决就业难题。依托移民搬迁产生的人口聚集效应,积极发展城镇服务业创造就业岗位,实现就地就业;依托库区独特的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多渠道拓宽本地就业空间。鼓励并帮助移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绝大多数移民每户有1—2人具备外出务工技能,实现转产就业,增加非农的家庭收入。
4、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库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库区和安置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加快完善医疗、教育、金融、交通、通讯、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加快库区和安置区乡镇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社会管理机构和文化站、信用社、邮政、通信、幼儿园、中小学校、医疗服务点等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建设安置区公共安全应急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移民工作管理机制,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和移民跟踪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移民后续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5、加大移民扶贫力度
库区两县集落后山区、民族地区、地震灾区、移民安置区、革命老区于一体,属于典型的贫穷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因灾因搬迁致贫返贫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加大对内安移民生产发展的扶持力度,帮助移民群众尽快融入尽快发展。大力整合有关涉农资金和项目, 把内安移民生产发展帮扶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劳务培训、产业发展及龙头企业带动等富民工程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筹推进,中央和省上的项目资金能调整的,尽量向移民安置区倾斜,不能调整的,市、县涉农项目要加以重点倾斜。加快去年移民后扶项目建设,尽快发挥作用,抓紧2011年帮扶项目的启动工作。同时,深入开展好“挂、包、帮”活动,通过扶智、扶能、扶技等帮扶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6、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加快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湿地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充分考虑瀑布沟电站水库消落带的动态特征和复杂的环境问题,加强瀑布沟电站水库消落带生态建设。完善矿产开发生态恢复制度,加大采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力度。建立“山、河、城、田”生态基础网架,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状生态结构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构建特色的生态经济圈。加快大渡河流域生态经济功能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开发行为限制区,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坚持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恢复制度,切实落实资源开发主体所承担的生态修复责任。加强水环境保护,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减小库区周边和上游对水库水质的污染。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汉源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县城垃圾处理场,保障其正常运行加大污染源整治力度。推进农村“五改三建”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和农村美化工程,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危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治理,强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监测。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治理力度,实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防御工程。完善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救援体系。
7、发挥《瀑电移民后续发展规划》指导作用
《瀑电移民后续发展规划》已委托成勘院和高等院校专家编制,市、县相关部门要围绕库区发展加强调查研究,配合编制单位抓紧编制完成规划报告,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之成为指导库区后续发展和移民增收致富的指南。库区相关部门和项目业主,要依据规划,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及早做好项目资金的衔接落实,争取项目资金及早到位及早建设,积极实施移民后续发展规划,推动库区移民尽快实现“安居乐业能致富”的目标,努力使瀑电库区成为全国大中型水电站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典型。
8、抓紧做好以永定桥水利工程为主的库区建设调概基础性工作
目前,因工期延长、施工条件恶劣、勘探设计深度不够、地质灾害影响等原因,库区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涉及需要调概的工程,项目业主要按省、市相关部门重大设计调整和一般工程变更的具体要求,会同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抓紧完备必要的档案资料和手续,做好调概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加强与国电公司、省、市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落实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需要。
五、瀑电库区移民后续发展的政策诉求
1.对瀑电库区实施电力扶持
受瀑布沟电站开发建设影响,瀑布沟电站库区及影响区建设基本停止,县域经济持续下滑,严重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库区产业“空虚化”问题凸显,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当前,库区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电价过高已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外购电价过高导致本地企业外流,外地企业不愿到库区投资。另一方面受电量电价制约,园区已建好的企业长期不能维持正常生产;在建和拟建企业积极性不高,建设进度迟缓,严重影响工业经济发展和移民就业。随着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丰期不丰”、“电窝缺电”等电力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为促进瀑电库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复苏,实现库区长治久安和跨越发展,请求国家、省充分考虑库区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现实困难,给予库区特殊的电力扶持政策,即同意执行上国家电网电站30%电量留库区使用、瀑布沟电站电力直供瀑电库区政策。同时,在电价上给予优惠。
2.库区基金和后期扶持基金全额返还库区
按照瀑布沟水电站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145.85亿kw.h,由省政府统筹的库区基金征收比例为8厘/kw.h,则瀑电库区每年可征收库区基金1.168亿元。后扶基金按照8.3厘/千瓦时征收,经初步测算,可征收后扶基金约1.21亿元。建议省政府在统筹使用时,全额返还库区用于建立库区项目扶持基金。
3、全额返还水资源费
在大渡河汉源、石棉段,瀑布沟、深溪沟、大岗山、龙头石水电站,按设计发电量计算,应缴纳水资源费约1.14亿元。目前是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委托四川省水利厅代为征收,除去上缴中央的10%,尚有近1亿的水资源费,建议全额返还瀑电库区作为移民后扶发展资金,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
4、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全额返还库区。
目前,按矿产资源管理规定,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全额上交,地方不参与分成。采矿权价款为中央、省、市、县四级分成,民族地区为:由国家出资形成的探采矿权价款收入按省36%(含灾后重建期间中央留成的20)、市16%、县36%的比例分成;非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采矿权价款收入按省、市、县60%的比例分成。建议中央和省级分成部分全额返还库区汉源、石棉两县,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和管理,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5、推进汉源县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建设步伐
省农业厅规定产业基地强县的条件是主导产业水果产业基地面积20万亩以上,耕地质量、排灌设施、路网建设、病虫害监控体系、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等达到一定要求。2010年,汉源县上报的水果统计面积只有5万亩,距产业基地强县20万亩的标准相差15万亩。而根据农业部门业务统计,汉源县2010年水果种植面积为23万亩。“十二五”期间还将加快发展水果基地。建议有关部门核实上报数据,做好与省上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将汉源县纳入水果基地强县加快建设。
6、推进汉源县林业产业强县建设步伐
汉源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花椒之乡” 和“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十二五”时期将从基地建设、优势林产品加工、示范体系建设等方面建设现代林业产业,从而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库区生态建设,壮大林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议林业部门积极做好与省上的汇报衔接,力争省上将汉源县纳入林业产业强县加快建设。
7.实行特殊扶持政策
汉源和石棉两县作为瀑电工程主要淹没区,不但承担着艰巨的移民安置任务,而且也是地震国定重灾县和我市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建议省政府出台类似南部县升钟水库库区扶贫政策,将淹没区行政村和接安地行政村全部纳入扶贫开发范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进行重点扶持。
8.产业及土地政策
对库区重灾县实行差别产业政策;以留电、直供电等方式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延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土资源政策,适当增加库区重灾县建设用地指标以支持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9、库区塌岸滑坡及地质灾害治理
瀑布沟水电站水库总容量53.9亿m3,库区湖面84平方公里。由于库区大部分地方地质条件较差,随着瀑电库区蓄水位的上升,库区塌岸滑坡现象已呈严重趋势。加之,汉源、石棉两县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频发,比较典型的是2009年8月6日猴子崖山体崩塌,造成31人死亡失踪;2010年7月27日万工滑坡碎屑流,造成20人死亡失踪。目前,两县有市、县级地质灾害重点隐患点143处,威胁近5000人生命财产安全。汶川地震后,通过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别对汉源、石棉共处地质灾害隐患采取了防治措施,对69处隐患点进行了工程治理,对362个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进行了恢复重建,对185户进行了避险搬迁。下一步将对两县威胁城镇、村庄老百姓安全的41个地质灾害点进行治理,请求国家和省上给予支持。但因瀑电影响诱发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需按“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应由瀑电公司及时治理。恳请省和国家督促瀑电业主对诱发的地质灾害隐患落实防治措施,保障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