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我市实施“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发展战略新思路的启动年,是瀑电移民工作二期会战及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决胜年。为抢抓后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发展机遇,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枢纽为纲建设年”各项任务,以融入成渝经济区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为契机、以川西交通枢纽建设为突破口,狠抓投资和项目工作,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开门红”。
一、一季度投资预计及主要特点
1-2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1亿元,增长27.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4.40亿元,增长47.3%;更新改造投资4.03亿元, 增长5.2%;房地产投资0.56亿元,下降46.7%;其它投资1.4亿元, 下降24.0%;农户投资2.92亿元,下降25.3%。
预计一季度全市可以完成投资82亿元左右,增长20%,超额完成“开门红”投资目标。一季度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为:
(一)投资增幅大幅回落
1-2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4%,增幅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一季度预计增幅在20%左右,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一季度投资增幅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一季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增幅达68.54%,基数较高。
(二)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从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分析,1-2月一产业完成投资1.3亿元,同比下降34.5%,占全社会投资的3%;二产业完成投资24.88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社会投资的57.5%;三产业完成投资17.12亿元,同比增长47.4%,占全社会投资的39.5%。造成一产业投资大幅下降、三产业投资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灾后重建投资中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比重大,目前正处于投资高峰;而农、林、水、畜等一产业项目主要靠国家投资,今年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尚未下达,投资主要体现在二季度以后。
从主要行业分析, 1-2月重大水电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占重大项目投资的36.4%;重大交通项目完成投资11.5亿元,占重大项目投资34.8%;重大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占重大项目投资的10.6%;重大农业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仅占重大项目投资的3%。水电、交通投资支撑作用明显,占全社会投资的一半以上;制造业、农业等其他行业项目点多面广,投资偏小。
从投资类型分析,1-2月基本建设投资增长47.3%,占全社会投资的79.4%;更新改造投资增长5.2%,占全社会投资的9.3%;房地产投资下降46.7%,仅占全社会投资的1.3%。更新改造投资增长缓慢,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三)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
1-2月, 228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3.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 %,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77.3%。其中40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4亿元,完成计划的10.4%,占全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的58%。预计一季度重大项目可以完成投资60亿元左右,支撑全社会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一季度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较好,主要原因一是续建项目进度加快,截止2月,113个续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8.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4%。二是新开工项目开工率较高,截止2月,计划安排的79个新开工重大项目中,有29个项目陆续启动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开工率达36%;29个新开工项目1-2月完成投资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1%。三是储备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计划安排的35个储备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四)县区投资不平衡
从1-2月的增幅来看,增长较快的有石棉、汉源、荥经、雨城,分别增长39.5%、37.4%、37%和31.7%;宝兴和芦山分别增长27.5%和26.1%,天全县仅增长5.8%,名山县出现负增长,仅完成投资20828万元,同比下降33.1%。石棉、汉源等区县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灾后重建项目进展顺利,重大项目推进快速,库区建设投资加快。名山、天全等县投资增幅低,甚至出现负增长,主要是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部份项目未按时开工,部份重大项目进度不理想。从投资总量看,全市8个区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最大的是汉源县,达到13.2亿元,其次是石棉县完成投资9.8亿元,两县合计达23亿元,占全市投资完成额的50%以上。
(五)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
截至
(六)扩大内需项目进展顺利
截至2009年12月,共争取到国家、省扩大内需项目83个,中央、省预算内资金补助12.89亿元。截至目前,83个扩大内需项目已完工19个,在建项目56个,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尚有8个项目未开工建设。
一是新增1000亿元投资项目21个,已完工项目10个,累计完成投资
二是新增
三是2009年新增700亿元投资项目10个,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646.8万元。
四是2009年新增8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21个,已完工项目4个,累计完成投资3074万元;在建项目13个,累计完成投资172025万元;未开工项目4个。
五是2009年省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11项,已完工项目2项,完成投资550万元;已开工项目6项,完成投资17.2亿元;未开工项目3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前期工作严重滞后
一是项目工作缺乏预见性和超前性,没有按照国家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超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导致能够满足上报争取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多。如灾后重建项目,由于承担勘察、设计、环评、监理等任务有资质的中介机构供不应求,相关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导致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进度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二是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不够,项目规划工作不扎实,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不深入,存在设计漏项、设计不合理、设计变更等问题,项目启动后频繁调整,加大了项目实施的难度。如首批开工建设的香港援助8个学校,前期工作问题较大。三是各区县项目管理等工作力量薄弱。由于目前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等项目全面深入开展,各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和设备严重不足,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根本无力对项目的实质性内容进行审查,更无法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实施有效监督,造成了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迟缓,项目相关手续无法及时完成,影响了项目的启动和建设。
(二)部份重大项目推进情况不理想
一是部分续建项目1-2月工程建设处于停顿状态。例如雅乐高速、雅安城区青衣江堤防工程、雅柳路改造、天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名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名山220千伏变电站配套110千伏工程、中雅科技500万平方米电极箔等项目,工程处于停顿状态。
二是部份项目审批、核准周期长,实施难度大。如装机260千瓦的大岗山电站目前还未完成核准;港澳援建项目、国家统借统还的紧急优惠贷款项目由于审批等程序复杂,环节较多,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建设;雅安永旺3000吨多晶硅项目还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投资进度受到影响;部份项目征地拆迁难度大。如邛名高速、部份电网项目等存在阻工现象,影响了重大项目的推进。
(三)项目储备不足
近年来,依托水电优势资源的开发,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随着水电开发接近尾声,全市缺乏新的项目支撑点,尤其是缺乏工业项目储备,投资增长后劲乏力。2010年重大项目中争取开工和加快前期项目严重缺乏,缺乏新的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投资后劲明显不足。投资主要集中在基本建设尤其是水电开发和交通建设上,2010年重大项目中水电开发和交通项目投资占60%左右,其他投资比重明显偏低,工业投资仅占10%,加之国家、省在我市辖区内的项目投资额占65%以上,市级自身项目点多面广、规模小。
(四)要素保障困难
一是项目建设用地落实困难。虽然灾后重建国家安排了用地指标,但由于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全面铺开,导致项目建设用地十分紧张。同时,也导致其他项目建设用地紧张。如雅安工业园区目前建设用地已全部用完,其他县区也不同程度存在项目用地困难。二是电力供应不足。受来水减少、发电量下降、电网结构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电力供应紧张,对项目建设产生一定影响。三是交通制约因素明显。受国省干道灾后重建及库区交通复建的影响,市内交通制约明显,建材、设备等运输困难,对项目建设造成一定影响。四是建设资金缺口大,由于新上的项目前三年无财务报告、大型商业银行手续复杂等因素,银行授信、发放贷款困难较大;另外灾后重建项目虽然国家、省已下达了灾后重建资金盘子,同时我市也在积极争取港澳援建、社会捐建及企业自筹,但仍然存在50亿元左右的资金缺口。
(五)投资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一是基础设施滞后。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虽然我市正在加快川西交通枢纽建设,但由于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难以在短期内建成,无法立即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工业发展和旅游发展需求。其次是电网建设滞后,由于我市的电网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期,高等级、大容量输变电网构建还有待时日。二是项目建设环境差,大部份区县都存在征地拆迁难的问题,部份重大项目由于征地拆迁赔偿协调问题,存在阻工现象,工程进度受到影响。
三、有关建议意见
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宏观调控的重点已从防通货紧缩转变为防通货膨胀,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逐步收紧,融资难度加大;且国家对投资采取“双保一压”(保续建和收尾工程,压缩新开工项目)的政策,新上项目难度加大。要应对宏观政策的调整,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确保完成“枢纽为纲建设年”的各项目标,必须采取坚决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区)、市级各部门要把投资和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项目业主全力抓”的工作责任制,将投资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对市级重大项目实行分层次管理,从中筛选出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有重大作用的重大项目作为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实行领导干部联系制度。
(二)建立完善建立奖惩机制
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及重大项目执行情况纳入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投资和项目工作的绩效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奖优罚劣。制定投资和重大项目考核办法,实行年度专项考核,对在投资和项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三)大力提升项目前期工作的水平
针对我市项目前期工作薄弱的现实,必须加大对项目前期工作的投入,配备精干的项目工作人员,整合工作力量,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重点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1”重点产业,策划、论证、包装、储备一批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提前介入,加强对项目业主的指导,快速启动,同步推进,把各项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
(四)强化项目协调服务
实行项目协调服务会议制度,除重大事项报市政府组织专题研究外,项目综合部门、各县(区)、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和重大建设项目业主单位要求,及时组织重大项目分析会、重大项目协调会或现场办公会,解决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突出做好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的汇报和沟通,尽快完成大岗山电站的核准工作。加强对永旺硅业二期、金红叶纸业等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尽快完成报批要件,力争早日核准开工建设。做好张江科技园区、天全河流域电站开发等重大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微调,尽快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
(五)狠抓要素保障
一是利用灾后重和扩大内需的优惠政策,抓住二次土地修编机遇,抓紧调整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项目用地性质,积极申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努力缓解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不足的矛盾;加快建设项目土地预审、征地拆迁等工作,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用地。
二是加强融资环境建设,落实国家灾后重建、扩大内需金融扶持、支持政策,督促金融机构优先安排和保障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发挥金融对项目建设的助推作用。搞好银政、银企合作,定期不定期召开重大项目推介会,及时向金融机构和社会公布重大项目信息,全力解决项目投资资金缺口。同时进一步整合国家灾后重建资金、对口援建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移民资金,统筹安排,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整体效益。
三是加强协调调度,对重大项目实行倾斜政策,保证重大项目用水用电,保障建设项目建材供应和运输。
(六)加强督促检查
市政府目标督查办、市发改委(重点办)等部门要把投资和项目建设列入督查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项目工作督办机制。按月对投资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每半年召开一次项目督察工作会议,形成用目标倒逼项目进度的工作机制。